阅读提示
教育话题总能保持高热度,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家庭,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最近,北大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公众担心这会滋生新的教育腐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招收比例”,在质疑高校学科设置过于功利的声浪中出台;择校热日甚一日,家长们搞不懂是优质资源紧缺还是资源过度集中?现在我们先对近期的教育热点做一梳理,对读者关注的话题还将详尽分析。
自主招生新措施,是创举还是有损公平?
近日,2010年考研报名开始现场确认,许多报名点前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有些大学的网上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规模相当可观。大学生考研热持续升温,不少应届毕业生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报了名,却自嘲是“随大流”、“被考研”。
就在此时,教育部下发通知:我国将从2010年起实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制度,逐步增加专业学位推荐生的数量和比例;培养重点向应用型人才倾斜,明年起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减少5%至10%。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增强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需要。
在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同时,大学自主招生也推出新举措。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明年将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北京、江苏、湖北等13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中学校长的推荐信举足轻重,他们推荐的学生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便可以直接进入面试阶段。此举涉及的学生面虽不太大,然而其导向作用却非同小可。赞成者认为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大胆创举,反对者则认为有损教育公平,滋生教育腐败。
高考改革风生水起,与之相呼应的是中考之变。云南省决定,从明年起,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简称中考),改由各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择优录取高中新生。
招生考试历来被看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对基础教育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尽管争议不断,褒贬不一,但人们相信,在目前的教育生态里,这一系列改革无疑是在同应试教育博弈。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计着眼,这些改革只能深化,不可停步,即使阻力重重,也应矢志不移。
教育界有识之士指出,仅仅从考试改革入手,并不能真正撼动应试教育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