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伊始,一首题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小学生诗歌在网上一炮走红。作者是南京鼓楼区某小学五(4)班的月月(化名),这首诗是月月期末考试前跟妈妈为奥数发生争执后一蹴而就完成的,写诗的愿望就是要妈妈给她“放个假”。
此诗之所以能引起众多家长和网友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教育命题,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人说,没有比中国的孩子活得更累的了,此说不虚。他们自打识字起,就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先是家长的压力,再是老师的压力,而且两者往往同时给孩子施压。月月反复用“妈妈,我的压力好大”领起每节诗,就是在表达她内心的强烈不满和对当今中国教育扼杀孩子天性的抗议!
诗言志,一位12岁的小女孩居然能在3分钟内写下这首“维权诗”,足见其诗情是何等地饱满,内心积聚下来的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满已经到了不得不发泄的地步,同时,也显示了她具有不一般的文学才能。毫无疑义,这是一首杰出的儿童诗。诗本身就昭示了小月月是个可造之材,只不过不是当下教育所要造就的应试之才,而是文学之才。可遗憾的是,她却不能兴致所至地畅游在文学(语文)的天堂内,只能被迫埋头在她一点不喜欢的奥数里。
小月月的遭遇非常典型。当下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孩子正在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迎合应试教育的要求,更有无数的家长和老师不顾孩子的个性特长硬是要按同一套模式将他们培养成人。这是没办法的事,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小月月的母亲不是说了,“我知道我的孩子不快乐,因为她喜欢的我不让她学,她不喜欢的我逼着她去学。”虽然她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她不能不这样做。月月母亲遭遇的悖论,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国母亲和教师正在面临的难题。
这就不能不旧话重提,即因材施教的问题。自孔夫子提出这一命题后,二千多年来,很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的,无不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其《雄辩术原理》中有过相似的论述:“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地发展他的能力,……自然(即天性)如果辅之以精心的培养,就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如果一个人与自己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他就不可能在与他的天性不适合的学业中取得成就。”为此,他倡议道:“让适合学历史的学生去学历史,有诗歌天赋的学生去学诗歌,适合学法律的学生去学法律……”如果说,当教而不教是一种失误,那么,不当教而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因此说,一个好的教师(包括家长)应该区别学生的才能实施因材施教。
理是这么个理,但自从私塾教育过度到学校教育后,因材施教几乎就成了一句正确的空话。谁都不认为它错,但谁都不去实践,确切地说,即使谁想去实践,也注定要碰壁,因为应试教育的体制不允许你因材施教。小月月以诗“维权”的行为再次警示人们,假如硬要把一个诗人培养成为数学家的教育体制不改变,则“钱学森之问”永远不可能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