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近年来以优化教育结构为切入口,加大投入,创新制度,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小学153所,初中42所,100%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158所中小学成为佛山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农村教育向城镇教育再向现代化教育迈进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子,市民开始步入享受教育的时代。
优化布局。以城市化集约办学的方式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高效益配置。早在2001年,顺德就提出“新建学校选址要适应城市化建设新形势,要向城市(镇、街)中心集中,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上规模、高效益”。“使全区规模12班以下、人数不足500人的小学和规模18班以下、人数不足800人的中学全部都得到调整。”2005年,顺德对照校舍建设新标准,重新确定了60所规模较小的学校,通过集约方式实行全面改造。
优先帮扶。顺德以建设规范化学校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城乡教育差异问题。顺德区政府制定建校补贴政策,按照经济发展的不同地区,分别给予不同的补贴;设立“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向经济后发地区和农村倾斜。2005年,全面启动学校改造扫尾工程,2009年,以特殊金融政策为契机,盘活教育融资渠道,为校舍建设融资5.8亿元;成立“学校建设管理中心”,按“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的原则,重点建设后发地区和农村的校舍。个别相对分散、规模小的农村学校,通过集约、撤并,建成规模学校,城乡教育硬件趋向均衡。
推荐专题:2011高考大纲名师解读 推荐专题:各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报道
优良师资。顺德着力打破人力资源的校际壁垒,建立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师资交流制度,促进校长与教师的合理流动,逐渐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力量的相对均衡,从而使适龄儿童、少年真正接受到均衡的义务教育。2006年起,顺德推行校际挂钩帮扶,骨干学校与一般学校结对,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规模大的学校与规模小的学校结对,每年200名以上中小学骨干到弱校支教、弱校派教师到名校、强校进行岗位培训、挂职锻炼,盘活教师资源,推动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优势互补。顺德将民办教育纳入当地发展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2005年顺德出台对民办教育新的“十项扶持政策”。2006年顺德区政府正式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从区财政划拨200万元,用于扶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调动社会参与投资办学的积极性。顺德民办教育立足于优质,20所民办中小学半数是广东省一级学校,为顺德市民带来3万多个优质学位,解决了公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瓶颈,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公办学校的择校困局。“要择校,到民校”,已成为了顺德人的共识;而公办学校也因此回复了其公平教育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