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将实施高中“指标到校”的风声传来,一时间点燃了舆论的沸点,连日来不少家长到教育部门表达反对意见。广州市教育局多番回应,推行该政策是根据国家和省里有关文件的要求,目前实施时间和细则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希望家长们能理性看待。
尽管如此,部分家长仍将矛头对准政策实施中“同分不同命”的可能性,称会对本来能达到提前批投档线的临界生造成不公;而另一边,也有家长拍手叫好,直指“小升初择校热”背离了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初衷,政府应出台“降温”的硬手段。
记者发现,无论是“赞”是“弹”,许多家长对于高中“指标到校”仍似懂非懂:指标分配是否对重点初中的学生有必然影响?每个区将能派到多少指标额?各省属、市属重点高中又将拿出多少优质学位?本期《教育周刊》,我们先抛开争论,用数字说话,听专家支招,与家长们一道透析这一中考新政。
■政策详解
出台背景 省内多个地市实行多年
据了解,高中“指标到校”是教育部提倡并建议推广的一种做法,去年教育部提出“要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要求。随后,省教育厅在相关文件中明确:“公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级普通高中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公费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
而近年来,在广东多地如佛山、东莞、中山、珠海已在高中招生逐步探索“指标到校”。其中,珠海5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今年的指标计划已提高到不低于70%。从这一层面上看,在广州高中实施“指标到校”可谓大势所趋。
相比以上地市,首年实施“指标到校”的广州在指标比例上划到最低,分配比例是全市所有示范性高中当年招生总计划的30%:即全市省、市、区属41所示范性高中都将拿出3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全市初中学校(包括民办学校,不包括特殊学校)。有多个校区的示范高中,则按校区招生计划数的30%分配。
指标分配 按初中户籍学生占比分指标
以去年高中招生计划算,全广州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为29910人,按照30%的比例,就有8913个指标分配名额。据统计,全市共有初中近400所,每所初中平均分得的指标约为22个。
值得关注的是,初中获得指标的依据不看质量,而是按该初中户籍学生的占比划拨。举个例子,假设某初中初三年级学籍为500人,全广州可参与指标分配的学生有10万人,即该初中学籍人数占比为0.5%。按全市可分配的指标8900个算,该校可获得指标应为8900×0.005=44.5个,四舍五入后为45个。
为了尽可能合理地保证每所初中都能获得省、市属示范高中指标的机会,广州在指标到校的分配上采用“市归市、区归区”两级分配办法。具体来说,省、市属示范高中先将计划分配到各区(县),再由区(县)分配到各校,称之为“二级分配”;而区(县)属示范高中的计划则直接分配给本区的初中,即“一级分配”。
二级分配的好处是:若省、市属高中指标分到学校出现小数时,区里会将几所同样情况的学校指标“打包”凑整,以电脑派位的方式随机决定指标所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