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 奥数怎成"滚刀肉"
2013-04-3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近日,武汉市1万多名学生赶考“新星杯”、“新希望杯”两项数学奥赛,许多孩子一天考两场。一场场奥赛轮番登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多次出台相应措施让“奥数热”降温,但和升学挂钩的各种竞赛仍层出不穷。

  “奥数热”屡禁不止

  今年3月6日到4月16日,武汉市将陆续进行20多场各类奥赛,最高一场参赛人数达1.8万,比去年增加了5000多人,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月6日,正在武汉市体育馆小学陪考的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多拿获奖证书,他要陪孩子连考五场奥赛。他的孩子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参加奥数培训班,现在到了六年级仍在继续参赛。

  像这样“车轮战”赶考的学生在武汉很常见。武汉市育才小学门口,学生家长肖女士的“奥赛日记本”上面特意标上每场奥赛的竞赛时间。她说:“每个周末都有奥数竞赛,即使法定假日也不例外。”

  “为了多拿获奖证书,10个民间奥赛全部给孩子报了名,有的赛事分为初赛和决赛,孩子要参加近20场比赛。”肖女士说,最近一段时间,她和女儿都感到“很痛苦”,但为了给升学添加砝码,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也有学生因为同时报考了多个赛事,还将准考证拿错。王奶奶带着孙女走到湖北大学附属小学考场门口,却被拦了下来。原来她将“惟乐杯”的准考证错拿成“省奥赛”的准考证了,不得已,王奶奶只好请求先允许孙女考试,自己回家去取准考证。

  “奥数热”背后的利益圈

  按照教育部规定,2014年开始,奥赛与升学没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师生们仍然乐此不疲?对此,武汉一高校校长认为,名校的择才观念直接促使“奥数热”升温,一些高校常常参照奥赛成绩寻找优质生源。比如,去年“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试题都出现了大量奥赛试题,呈现明显的“奥赛思维”倾向,实际上为中小学生参加奥赛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湖北省教育协会秘书长谭细龙教授指出,现阶段,升学率不仅仅是评价教师和学校的依据,而且成为一些地方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提高升学率成为一些地方发展教育的潜在硬指标。很多地方的优秀学生在小学、初中毕业后被挖走,地区和学校之间师资力量不平衡的差距明显,一些地区好多年才能考上一个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而高校自主招生越来越强调具备学科特长,奥赛获奖给上名牌大学提供了“投机取巧”的可能性。

  在教育部和各地政府出重拳后,奥赛开始走向民间。武汉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透露:“武汉市教育局‘禁赛’政策出台后,办奥赛的场地很难找,但也不是没有方法,高校附小、一些单位的礼堂还是找得到的。”

  武汉大学教科院程斯辉教授认为,培训机构的奥数班能够死灰复燃,获取不菲的利润,根本原因在于还有需求。家长望子成龙的文化心理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现实焦虑,让家长们不得不为奥赛埋单。

  陈先生给女儿报了数学和英语两个培训班,半年上40节课,花费1600元。陈先生算了一下,自从女儿参加奥数培优以来,前前后后一共花了近3万元。陈先生说:“我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孩子也是不堪重负,同学都在培优,没办法!”

  程斯辉指出,“奥数热”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利益圈。培训机构通过学校招揽学生,学校出租场地、出版资料给培训机构赚钱,并委托培训机构寻找“好苗子”,双方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遏制“奥数热”重在治本

  奥数能够热起来,绝不是某一单纯因素导致的。治愈这种教育乱象,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学生各方面努力配合,多管齐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认为,遏制“奥数热”不妨将高考与评价学校脱钩,彻底斩断奥赛和升学的利益关系,这样有助于淡化升学率,将衡量学校的标准引向素质教育等其他方面。他认为,现在的主要精力还停留在如何将奥赛规范化以及避免负面影响这个层面上。最近湖北启动的“减负万里行”活动,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入学、校外培训、考评体系等各个环节进行督查,无异于给“奥数热”泼了一盆冷水。

  谭细龙指出,取消加分和保送并不能根治“奥数热”。一些优秀的老师,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是科学的管理方式,都集中在几个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急需刹车。他认为,要改变目前的教育生态,必须依靠多管齐下。有关部门要有所作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区域和城乡的差距,扶持弱校,推进素质教育。谭细龙也表示,遏制“奥数热”,不仅政府、学校的政绩观和择才观需要改变,家长也要改变“唯分数论”的育才观念,将健康、快乐、德育、价值观等融汇到教育过程中,培养出真正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程墨实习生杨保华吴轲王诗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奥数成名校敲门砖 禁令年年发为何阻不了报班热情?
· 可以打倒奥数,不能打倒数学
· 中国奥数“神话”教师:别让数学“躺枪”
· 暑期奥数仍疯狂 十余年禁令被指“打水漂”
· “奥数题”缺席今年北京高考 较难题目约占20%
· 你的孩子是不是学奥数的“那块料”
· 培训“变脸”死灰复燃 北京再发禁令清理奥数
· 教育部派检查组全国巡查 向奥数班择校费开刀
· 河南查处招生违规问题 严禁“奥数”与入学挂钩
· 奥数热折射中学选材评价体系单一 短期内难降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