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国家规定每天锻炼1小时 学生拒上体育课只为写作业
2014-11-04    中新网-南方日报

字体大小:

  不过,在一些体育设置相对落后的学校中,课表上的安排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打折扣。“一是场地器材各方面的制约,二是跟学校方面偏于重视文化课有关。由于高考、中考的要求,大家都愿意多花时间在文化课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一线体育教师坦言。

  除了老师,部分学生的应试观念同样没能转过来。“学校每周四下午最后两节专门安排了体锻课,可却有大批学生宁愿宅在教室里做作业,老师苦口婆心来赶都不出去!”荔湾区某市一级学校初中班主任陈老师称,他曾尝试在体锻课锁了教室门让学生们都到操场活动,结果一些女生又跑到操场的树荫下做作业。

  此外,如何准确界定每天运动一小时,也让部分老师感到疑惑,“每天运动一小时是每周平均算还是按每天来计算?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也没有文体活动课,只是做广播操的短短20分钟,那么当天绝对是不足够的。”

  焦点2

  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中考“易得高分”项目受追捧

  根据《意见》,除了要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还须“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这无疑给学校的体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早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已明确,但对于何为“掌握”仍未给出明确的判定标准。“如果一个学生上了五节篮球课,他的确了解一些技术,但远达不到参赛水平,这算不算掌握篮球技能?”有老师发出疑问。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虽然广州的不少学校都开设了体育选修课,但受到场地、设备、师资等多方面的制约,目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门类仍是屈指可数。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通过开展体育选修课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仍有不小的难度。

  另一个现实是,“当下有中考体育考试这一指挥棒,很多学生选择的项目都是易考能得高分的项目,而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三大球等项目却少有人问津。”一位初中体育教师称,前两年曾在学校做过一个摸底调查,结果过半学生的选考项是仰卧起坐,其次是跳绳和三级蛙跳。而选考足球、篮球和排球相关项目的总人数不足三成。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为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广州中考体育政策已历经多次变动:先是2011年体育选考科目由16项缩减为12项;到了2013年,必考项目从原来的200米改为800米/1000米;选考项目则再次“瘦身”成在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中五选一。

  更为关键的是,从去年起,中考体育总分则从以往的统一考试“一锤定音”,变成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构成。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总分为60分,其中统一考试4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计入考生学业考试总成绩。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将体育综合素质纳入总分,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真上好三年的体育课,提升身体素质。“但随着选考项目的瘦身,学生课外练习的项目大多集中在跑、跳、投项目上,无形中可能缩窄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开发培养面。”对此,有不少声音提议,能否将《意见》中颇为重视的三大球,或者更多的基础项目纳入中考选考项目中。

  ■提议

  各校挖掘

  一两门特色项目

  开体育特色课程

  面对体育课时有限、体锻课容易“有名无实”的现实,有家长提议,能否将体锻课或其他大课间活动时间,设置为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类似于目前的学生社团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自主选择自主参加一个体育兴趣小组,基础项目的兴趣组可以由学校发起开展,其他项目则由学生向学校申请开展。”家长卢先生建议,学校可按照各小组的人数和场地设施进行调控把关,具体管理交给学生,定时可举行一些赛事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除了普及体育兴趣和基础技能,多位受访者还提出,应鼓励各校都根据自身的师资和场地等实际情况,开发一到两门作为特色项目大力开展。“各校在各个项目上全面开花目前是不现实的,但可以挖掘学校的某一优势资源来开展特色项目,如拥有专业足球师资的学校在组建足球队的同时,在课内加入足球特色课程;击剑队有传统优势的学校,可在课内普及击剑基础,等等。”一位资深体育评论员提议。

  对此,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一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已有一些好经验:如作为国家级游泳传统项目学校的广州一中。该校的体育课时是按照泳季来安排的,有两个课程表。其中5-7月、9-10月两个时间段会开设游泳必修课程,在全校普及游泳项目。

  据介绍,一中还通过聘请外教的形式,与体校合作。加上21名体育教师,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分项教学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贵州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青岛多举措提高学生体质 体育课可按兴趣编班
· 大中学生体质下滑成事实 体育或纳入高考科目
· 教育部负责人就学生体质健康三个办法答记者问
· 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
·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 20米往返跑取代千米跑?进步还是倒退?
· 中小学长跑铅球等多项被取消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 上海市率先在各区县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