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越差越可能使用手机上网
2014年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发布
近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3—2014)》。
本蓝皮书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国务院新闻办、教育部等单位指导下,在第七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基础上,以数据为依据,吸收和借鉴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编写而成。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空间。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在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娱乐和参与社会过程中已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有害信息和负面影响,如暴力、色情内容、网络过度依赖等,也极大地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互联网是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载体,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导向也会通过互联网直接影响他们。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在2006年成立了“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教育部所定义的全日制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调查对象,对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态度、行为及其父母对于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态度和行为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每年基于大规模样本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成为了解和认识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的宝贵资料。
研究结论——
1.城镇未成年人8岁以前首次触网比例已超五成
青少年蓝皮书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所调查的十个省份中,沿海省份相较于中西部省份有较高的上网普及率。北京地区上网普及率高达96%,四川上网普及率最低,为77.8%。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为80.2%,略低于城镇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但是,以从未上网的比率来看,农村有近20%,而城镇只有不到10%,两者相差约10个百分点。可见,城乡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存在差异。这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纵向比较的角度来看,2010年有超过五成的城镇未成年人在10岁以前第一次接触网络,至2013年,在8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比例已经超过五成。农村也有超过五成的未成年人在10岁以前首次接触互联网,略低于城镇未成年人。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的首次触网更趋向低龄化,且具有触网年龄越来越低的态势。
2.未成年人成绩好坏与手机上网频率高低呈现负相关
蓝皮书指出,未成年人的成绩越差,越可能使用手机上网。不同成绩的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上网上具有较大差异。成绩“较差”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74.9%)比“优等”生(53.36%)高出21.54个百分点。而成绩“中等”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则处于二者之间(62.27%),这显示出成绩好坏与手机上网比例高低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成绩较差的未成年人手机上网频率明显高于成绩较好的未成年人。不同成绩的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上网频率上具有较大差异。成绩“较差”的学生手机上网“一天多次”(29.69%)和“一天一次”(27.86%)的比例分别比“优等”生高出18.81个百分点和7.63个百分点。成绩“中等”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则处于二者之间,成绩好坏与手机上网频率高低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3.微信正逐渐取代微博满足未成年人上网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其中44.6%的使用微信的语音功能。微信中的好友,大多以生活中的熟人为主,同学、家人、朋友三者累计的比例高达96.4%。与以往数据相比,微信逐渐取代微博在未成年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2012年的调查数据中,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的手机功能中所占比例仅为7.7%,而微博为16.1%。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微信的常用比例上升到10.7%,微博的常用比例下降为7%。对比这两个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微信以其“短小精练”的特点集即时通信、网络社交、生活服务于一体,逐渐满足了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主要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