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北京城,容得下60余家高尔夫球场,却容不下2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
8月15日,一名男子不理会妻子的劝阻,执意躺在湿漉漉的马路中央,以抗议北京市有关部门强拆其孩子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的行为。他向天空挥舞双手,喊道:“我们也为北京做了贡献啊,为什么孩子上个学就这么难?”离他不远的地方,是刚被拆毁的“新希望小学”,一片狼藉。
这名男子是北京数百万外来务工者当中的一员,他们的身份卑微而重要:建筑工人、菜贩、保姆、清洁工、酒店服务员或拾荒者。这座庞大城市的正常运转已经离不开他们。如何对待伴随这些人而来的40多万适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人们观察北京市教育部门是否“育人为本”的角度之一。“育人为本”是去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项工作方针,被认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推荐专题:谁能让我的小课桌不再流浪
事件前情:打工子弟校被迫关门 校长办学16年年年负债
相关报道:男子辞职办打工子弟学校:"改变孩子命运很便宜
关注打工子弟学校 更多
但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的北京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改变了许多人对于首都的美好印象,他们认为这种轻率的行为,不应该发生在中国的“首善之区”。北京上一次较大规模的打工子弟学校“关闭潮”,发生在2006年,此后,常有反映这类学校在北京生存艰难的文章见诸报端。
此次北京市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阳和大兴3个区,影响学生1。4万余人。尽管,这几个区的教育部门对他们雷厉风行的行动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那些学校都未经审批、不符合办学标准;校舍为违法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但这种解释很难获得人们的理解和认可。
教育学者杨东平在他的博客中表示:此事之所以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首先是因为它损害了流动儿童的教育权益。在没有将学生安置、分流,公办学校明显无力接受的情况下,将众多打工子弟学校一拆了之,甚至采用断水断电、挖沟破路的粗暴办法,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何在?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的责任何在?
摄影记者抓拍到的家长和学生不安、无助的眼神,暴露了他们内心对何去何从的恐慌。事实表明:当一些校舍在工人的铁锤和挖掘机下变为废墟时,许多儿童就此失去了他们赖以接受义务教育的场所。进入公办学校?对他们当中的一些学生而言,可望不可及。
有网友在微博上如此表达自己的不解和愤怒:“偌大的北京城,容得下60余家年耗水高达4000万吨的高尔夫球场,却容不下2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同样是所谓的‘五证不全’,打工学校被拆得一地瓦砾,严重违规的高尔夫球场却可以毫发无损?”
8月16日下午,一位获得了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不邀自来,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及财政研讨会”上。这位名叫张歌真的中年男子还兼任北京朝阳区民工子弟学校协会会长,他透露了自己曾遭北京税务部门打压的办学经历,并告诉大家,有的打工子弟学校此次遭遇了被断水、断电、断路的命运。“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政府不要做违法的事情。”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