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大学,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此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渲染,让他总是以“神童”的角色出现在大众视野,前几天,《看见》栏目让张炘炀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电视访谈>>中国最年轻博士生张炘炀:长大要成人 相关评论>>教育观察:从未经受挫折的神童很危险 各方观点>>观点:不是神童出了错 而是社会生了病 >>观点:慎言“张炘炀被父母毁了” >>神童教育反思:警惕培养“长短腿”孩子 >>16岁北航少年博士将至少延期一年毕业
纵观张炘炀这一路的经历,我们必须对他加以赞赏。他创造的这些记录,前无古人,相信后面的来者也会少之又少。他用16年就达到了一般人30岁才能达到的高度,从这一点上说他是幸运的。他拥有非凡的智慧,这的确让人羡慕。但是,张炘炀的某一些言论却引起了大众的反感。比如他对于成功的定义,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着好工作。比如他在课堂上站起来问老师他是不是全班最牛的,还比如他一直要求自己一定要强于别人成为最好的那一个。知识的积累有快有慢,年轻的时候没学到,成长的过程里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学。但是心智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觉得张炘炀是不幸的。
他的不幸大多来源于家庭。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对人影响最大的“老师”。张炘炀的父亲从小到大一直相伴左右,这个神童可谓他一手打造出来的。他讲授知识,3个月张炘炀就能认识一千多个汉字。可是他却很多帮助他的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和成熟。知识积累的剧增不会带来心理的成熟,张炘炀掌握30岁人们的知识,却没有30岁的人对于这个世界和自己的认知水平。两者的脱节导致了张炘炀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脱节。张炘炀说他就是要当王者,要不然的话,就没有地位可以讲,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的父亲就会非常失望。看到这段话,我相信很多人也会感到失望,对于这个神童父亲的失望。实事求是的说,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中国多数家庭的父母都是如此。但是我不得不说,“成为王者”这种价值观本身就是扭曲的。心理上的健康,价值观念的正确,快乐自由的成长,在我看来都远远比强迫自己的孩子“成为王者”重要得多。更何况,张炘炀的父亲在培养这位神童的同时,渗透着对父母梦想的继承。这种所谓的梦想继承,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想法,但是确是中国很多父母的共同想法。
当然,张炘炀的不幸也来自他自己和这个社会。十岁的时候记者问他最崇拜的人,他说出自己的名字。可是当他十六岁的时候,还在说他是王者这样的话,我只能说他过于天真。诚然教育的过程里父母,老师,朋友都会影响一个人,但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一直处于一种不实际的状态,那么拥有再高的智商也是无济于事。其次,社会对于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似乎总是过于表面,比如他拥有了什么财富。由此造成张炘炀幼小心灵里对于金钱的过分崇拜和追逐。如果读博士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这种功力的追求高学历的行为则大大损伤了博士培养的价值。
十六岁正是每个孩子最好的年龄,但是对于张炘炀来说,却是最艰难的一刻。这是他的转折,我们都不知道这场博弈他能否胜利。他是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他获得无数赞许,他承载着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是谁的梦想。但是他有着太大的压力,他拥有与这个年龄不相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有着太多的不确定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为之担忧。而我担忧的是,这个社会还会出现多少个张炘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