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炘炀,今年16岁,他10岁成为北航的本科生,13岁硕士,16岁博士,三个节点,他的入学年龄都创了全国之最。日前,他走进央视《看见》演播室,这期节目被各大门户热转时,标题多是:中国最年轻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京买房。
访谈实况>>专访中国最年轻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 相关评论>>教育观察:从未经受挫折的神童很危险 各方观点>>观点:不是神童出了错 而是社会生了病 >>观点:慎言“张炘炀被父母毁了” >>神童教育反思:警惕培养“长短腿”孩子 >>16岁北航少年博士将至少延期一年毕业
全款在京买房,是小张考博前跟父母提出的刚性要求,否则他就弃考。父母无奈之下,在京租了一套房子,告诉儿子是买下的。读到此处,你的感叹或许恰如这期节目主题:长大要成人。可再进一步,我们或许更该关心,这个“神童”何以走到了“长大却未成人”的境地?
张炘炀出生时,其父年满36岁。“老来得子”的张父精心调教小张,24小时跟儿子在一起,走到哪儿都拿根棍子在地上写写画画,教儿子识字。张炘炀两三岁时即可通读报纸。只要张炘炀在场,夫妻俩从不看电视;张炘炀幼时迷上小说《西游记》,被其父没收并训斥;上大学时迷上网络,父亲气得连夜步行50公里从北京走回廊坊……
透过这些“事迹”,足可见张父教子之心。可正是这16年来的用心,成了张炘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会大声呵斥父亲“闭嘴”。16年呕心沥血,何以弄到这步田地?
或许,通过张炘炀这面镜子,首先需要“看见”:是我们应把儿女当成自己人生的“前言后记”,全凭个人好恶来“强制指导”?还是给孩子选择权,他的人生他做主?答案显而易见,多数父母却未必能答对。
仅此,张炘炀还只是一个“家庭范本”,此外,他还是一个“社会范本”。张炘炀之所以要求父母买房,缘于他在读硕士时与同学的对话。张说北京房价太贵了,同学说“在京买不起房子,只能滚回老家去”。他还曾暗恋一个大自己8岁的女生,却一直没敢表白,理由是:没房子,没好工作,就没资格恋爱。
同学间的对话没什么问题,张炘炀自己的判断也非常现实,是世俗概念里的“正确判断”。社会通过张的同学,向他展示了真实一面,足够冷峻。这个“博士逼父母在京全款买房”的缘起,又能让我们“看见”什么?“北漂”们想真正融入国际化大都市,该有多难。
张炘炀不是世俗的“钱串子”,他想了却这些功利的念头后,专心去做他喜欢的数学研究。这是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亮色,他有所想,有所爱,并愿为之付出。而他智力和志趣上的闪光,或许能让我们看见更大的悲哀:是谁让这个高智商神童承受这些难以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