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东中山10月15日体育专电(记者 公兵 王浩明)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教育部将依托第一批共七个体育项目,即田径、游泳、体操、足球、篮球、排球和武术,实现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加快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王登峰所说的“三位一体”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而为实现上述目标,教育部采取了通过运动项目切入的方式,首批七个项目或为基础大项,或为团队项目,而武术则是国粹。通过这些项目,一则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二来提高运动技能,最后通过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比赛,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有着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王登峰说,“而无论哪个目标,都需要大量的专职或兼职体育老师。”
本月14日正式启动的中英校园足球合作项目——英足总校园足球国际教学课程培训项目就在这一背景下启动,该项目目前的目标是培养中国校园足球老师。
“第一步先选一些专业体育老师,让他们根据英足总的训练方式上体育课,看能否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技能。如果做得好,下一步会培训兼职教师,只要他们可以通过英足总的方式带孩子们玩足球,而且学校确实有这个需求,我们就可以操作。我们不需要这些兼职教师有太高的技能,只要他们能带着孩子们动起来,最起码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有条件的话提高运动技能,”王登峰说,“其实运动技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不能通过体育课获得一两项伴随终生的运动技能,那就是失败。而且我们要进入人才强国的行列,我们各行各业的人才也应该在体育上有自己的技能。同时如果运动项目在学校能全面普及,也将为国家培养输送职业运动员提供更加广泛的基础。假如说我们有十分之一的学校把足球作为体育课、训练、比赛的重要内容,这会有多少足球人口?因此,其实这是三赢的目标。第一,探索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培训的模式;第二,既可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又能提高运动技能;第三,还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提供了基础。”
王登峰透露,足球只是教育部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龙头”,后面很多体育项目都可以参照这种模式来做。
谈及具体的操作模式,王登峰谈到了将要成立的“全国校园足球联盟。”他说这是学校体育的项目联盟,他们要请体育院校的足球专家研发适合孩子的训练大纲,“几岁的孩子开始踢球最好?如何教能更快提高运动技能?足球在体育课中如何在不同年级间衔接?运动水平如何评估?这对我们整个体育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王登峰说,“制定大纲和评估标准两项工作马上启动,希望两到三年内能做出来。”
对于“全国校园足球联盟”,王登峰希望高校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高水平球队的高校来牵头,这除了能提高他们自己的水平,还能结对支持几所中小学,这样就把国家体育资源、高校资源、中小学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合力,各联盟的构思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王登峰一再强调,以足球为龙头的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扩大体育人口,而不是培养职业运动员。
他表示,国家体育总局的校园足球模式侧重竞赛组织,教育部的模式着重体育课改革,属于面向人人的体育,希望每个学生享受运动而且从中获益。不过两者殊途同归,后者是前者的促进,“踢足球的孩子多了,比赛也会更加好看,尖子就会慢慢冒出来。体育、教育部门的两股力量会逐渐形成合力”。
30年前,日本从英足总引进了英式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校园足球水平随之大幅提升。日本男、女足如今也分别成为亚洲、世界强队。
如今,中国也开始引进英足总培训体系,中国日后能否成为亚洲或世界强队?
王登峰说:“中国成为亚洲或世界强队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在我们整个体育教学改革里面,从足球来讲,我们并不仅限于英格兰足球,所有能够提高孩子兴趣的模式、思路、做法,我们都乐于接触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