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依旧突出,但整体上看——
农村教育发展走势良好
■本报记者 俞水
日前,《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发布,报告围绕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农村教育发展目标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国家统计数据和课题组对17个省份开展的专题调研数据,回应了2012年度的农村教育热点问题。该报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
报告显示,虽然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依旧突出,但总体上看,农村教育发展走势良好。
学前教育城镇化趋向明显
报告显示,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全国幼儿园数增加了1.6万所,比上年增加10.86%;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增加了17万人,比上年增长14.98%;2011年我国幼儿实际在园人数达到342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3%。
其中,学前教育城镇化趋向明显。幼儿园布局进一步向城镇集中,生源也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点评]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提前4年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的发展目标。
未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在不断提升入园率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明确责任主体,对学前教育进行科学规划,构建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政策实质性推进
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进展方面有实质性推进。例如,2012年,国家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公布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针对留守儿童等问题,出台实施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针对盲目撤并学校行为,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校均规模和班额均呈下降趋势。2012年继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中西部22个省699个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全面提升。2011年和2012年我国共毕业免费师范生2.18万人,其中91.5%的学生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2012年,村屯学校30岁以下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达34.3%。农村教师第一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年,最高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教师主体学历实现了由“中专”向“本科”的战略提升,但城市教师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农村教师。
义务教育经费继续向农村倾斜。中西部地区约13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特岗教师中央财政工资性补助标准西部达到年人均2.7万元、中部达到2.4万元。农村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点评]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将面临新挑战,如“后撤并”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质量提升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中部凹陷”问题、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各级政府要全面参与,明确职责,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