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不少岗位有空缺;一方面,大量人口待就业
局部“招工难” 整体“找工难”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图:宋 嵩)
最近,东南沿海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一定困难,并引发了对劳动力状况的多种解读。有人说是因为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用工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有人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将导致大规模失业。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供求及其就业状况究竟怎样?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新增就业上半年完成七成,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对用工影响有限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7月25日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5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0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5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3万人,完成全年100万人目标的93%。二季度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8万人,比一季度末减少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去年底持平。
推荐阅读:加强职业培训 缓解“招工难”“难就业”困局
推荐阅读:人社部:大学教育不适应市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推荐阅读:80后女孩考上县教育局副局长 曾在基层支教3年
推荐阅读:北京未来欲揽千名海外人才 从事"高新尖"产业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2010年,我国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较高水平。从2011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今年全年有望超过1200万人。
一方面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另一方面是不少地方岗位空缺数量超过求职人数,企业纷纷在喊“招工难”。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就业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劳动力不够用”才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判断形势要看全局,看大势。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到9.6%。随着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局部地区确实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据测算,“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劳动力资源将达到峰值。城镇平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大约为2500万人,与“十一五”相比,不是少了,而是多了100万。综合考虑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有利因素,以及出口趋缓、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失业等不利因素,即使经过努力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继续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两项加起来大概在1200万左右,供求缺口还是很大。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规模保守估算在七八千万人。这既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的潜力所在,也是一种现实的就业压力。
针对最近流传的东部沿海中小企业“倒闭潮”,尹成基认为,有些企业临时遇到困难,可能会出现半生产的状态,不能满负荷运转,有这样的情况,但还称不上“潮”,对用工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