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致老父气极服毒 记者对话“种地研究生”苗卫芳
近日,网上出现的《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 老父气绝服毒》视频,让河北保定阜平柳树沟村41岁的苗卫芳成为“新闻人物”。这位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的硕士研究生,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整个村子的骄傲,后却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无奈回家务农。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苗卫芳因此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推荐内容>>研究生种地酿悲剧不是个教育问题
推荐内容>>硕士毕业就失业 高学历教育催生“硕蚁”引深思
推荐内容>>研究生回乡种地父亲自杀成“反面教材”
41岁的苗卫芳成了“新闻人物”。
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
昨日,记者对话苗卫芳,解读为何“知识难改变命运”。
要的不是“铁饭碗”
而是“环境适合”
记者:有报道称,您回到家乡之后,便开始频繁地换工作,一直对工作不满意,打算寻找一个“铁饭碗”,是这样么?您认为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铁饭碗”?
苗卫芳:我需要澄清一下,我并不是要找一个什么“铁饭碗”,我的想法也并没有那么守旧。我想找的是一个有正儿八经工作环境的工作。因为我是写书的,而且还有许多课题要做,如果找一个在工地上工作的话,就不适合。我要的工作环境是,能够工作,又能够做自己的事。要说这样的要求也并不过分。
比如说,这样的要求在文联、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等都是允许并且鼓励的,但是这些工作恰恰都是“公务员”,经常被称为“铁饭碗”。
我不是要什么“铁饭碗”的,只是想要一个有适合环境的工作。
记者:您有没有曾经尝试过考一下公务员,找这样一个“适合环境”的工作呢?
苗卫芳:我也尝试过,但是年龄不允许,基本上报名都会因为“条件不符合要求”而被拒绝。大龄研究生是一个群体,以我研究生同学的情况来看,30岁以上的同学能够占到四分之一左右。在研三的时候,我曾经和同学一起报名公务员考试,他也是一个大龄研究生,每次他被拒绝了之后,便告诉我,肯定你也报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