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教新闻
“大三女生年薪40万”引发一场官司六宗疑问
2002-07-03    阿良

字体大小:

  6月10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组织、环球商务公司具体承办、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主体的41家大型企业组成的“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考察团”到陕西考察。作为内容之一,考察团到民办西安翻译学院招聘学生,其中一名大三女生被一家公司看中,以年薪40-50万元预先录用。消息经《中国青年报》披露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或感刺激惊奇,或曰高薪合理,或指学校、企业炒作,或疑新闻掺水……

  争论探讨到后来,竟有媒体断然否决消息真实,暗指报纸与企业、学校联合炒作,暗指记者明明知道那是一个骗局还在维护骗局。这些天,双方激烈对峙甚至言及诉讼。记者得到最新消息,西安翻译学院(以下简称西译)院长丁祖诒及其常年法律顾问已抵北京,着手整理诉讼前的准备工作。

  “四记闷棍让我们受到多大的伤害?”

  6月29日,西译院长丁祖诒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预聘大三学生,可以让学生吃小锅饭,按公司的要求,提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中国青年报的消息发布后,被国内各种媒体转载评论。港澳台及其国外一些媒体也予以高度的关注,香港评论称:“大陆的人才观、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挨了四记闷棍。”丁祖诒说,“某报抛出了一篇‘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有误’的文章,该文始作俑者到处冒充学生家长,以电话偷录、张冠李戴、断章取义甚至蓄意编造等手段,对我院学生被高薪聘用加以诋毁并进行恶意炒作。”

  “文章编造‘贸促会从未组织过这一考察团’,妄图丑化和贬低‘考察团’在我院的预聘成果;文章谎拟中青报记者口气‘不能谈(指招聘)’等来混淆视听,将中青报的头条新闻打成假新闻;文章称陈锐光说‘我都不知道这事是怎么编出来的’,妄图抹杀达成意向;文章还将我的一句讥讽的反问获为至宝,以便印证‘中澳北京菲达乳制品有限公司’不存在,印证整个活动都是骗局。”丁祖诒表示,“这四记闷棍打得我们不轻啊。”

  该报紧接着的又一篇报道称,西译与某全国性的报纸有着异乎寻常的关系,而且非常善于把握报道时机,总在招生的节骨眼上出新闻,让丁祖诒哭笑不得:“这个说法未免太牵强了。从1998到2001连续四年分别招录了6800、7000、9700和8300名新生,在全国率先成为逾2万人规模的超级民办学校,足以说明,我们不需要通过炒作来赢得生源。”

  丁祖诒介绍说,西译办学15年,本着诚心、诚实、诚信的原则,着力为社会打造“英语+专业+多种现代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却遭到假新闻的诋毁,把这么有意义、可能成为民办教育又一个里程碑的活动暗指为“西译导演的一个假戏”。从小里说,严重影响了西译的良好声誉和25000名西译学子的感情;从大里说,这是对整个民办教育的诋毁和不信任。无比沉痛地对记者说:“从陈锐光慷慨陈词到闭门谢客,我估计这40万黄了,这对郝媛的打击也不小,而且,这么一折腾,谁还敢到西译来,谁还敢开出40万?!”

  “为什么非要弄真成假?”

  自己发表在头版头条的消息被指有假,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备感不解:“我意识到这条消息会引起争论,质疑乃至善意的误解都很正常,没有想到,会有媒体记者会说它是假消息。”

  6月26日晚,刘万永给记者讲述了他所直击的招聘会现场情况:招聘会是从10日16:30开始的,1700余名学生按40名学生一组,和对应的41个公司面对面地用英语交流,即便原定1小时的招聘会一拖再拖,到近19:00点结束,但因为人数较多,每个学生同公司的交流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而轮到大三女生郝媛时,中澳北京菲达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锐光竟然同她谈了半个小时,不顾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后面等着。到招聘会结束,还有300多名学生没谈。陈锐光在现场一个简短的仪式上宣布:中澳北京菲达公司预聘郝媛为亚太地区市场发展部经理,年薪40至50万(6月29日,西译工作人员让记者看到了这段录像,真实性得到印证)。

  这个决定给刘万永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企业是不是在作秀?因为这个价码实在太高,而且,那还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三学生啊!

  带着疑问,刘万永对陈锐光进行了现场采访。“我的公司在北京,来西安前,我还得了重感冒,你说我有必要来西安作秀吗?”陈锐光说,要作秀,在北京招聘会说50万年薪聘一市场经理,比这影响恐怕要大得多。

  其实,中澳北京菲达公司在去西安之前,就有明确表示,确实想找一个好的人才,而不是像其它的企业,初衷大都是试接触。“我们看重了她的综合能力。我们相信她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也要讲一个投入产出比。”陈锐光表示,“同时,预录这名女生还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的认可,并不是签署正式的聘用合同。”

  “而且,一年后,学生毕业,求职需求、薪金待遇等如果有了新的变化,或者没有达到公司预期的要求,都可再做新的约定。”陈锐光进而补充说。

  现场目击、跟踪采访、行文严谨、措辞准确,“为什么非要弄真成假?”有着5年多新闻从业经验的刘万永对有媒体记者指其“消息有误”颇为愤怒,“他们假冒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歪曲甚至编造我的说法,作为他们的假消息的论据。”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民办高校的学生怎么能值40万呢?”刘万永说,指责这是一个假消息的人们对民办高校有着根深蒂固、毫无理由的傲慢与偏见,而有些媒体是在迎合这种心理。

  “缘何为40万年薪莫名惊诧?”

  据零点公司对全国20多个大城市人才市场的调研,2001年度,在正常情况下年薪实际最高的是生物医药公司经理,年薪38万人民币,而一般的高级人才,平均月薪5000人民币。

  40万人民币,折合8万美元,作为一个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一年的薪金,并不高,如果把这个价码放在国外相同职位,那就低得多了。但在中国本土,这个薪金的确让人目眩,因而也就有了莫名的惊诧。还有点酸酸的味道。

  人们为何要为40万年薪惊诧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里面有对人才衡量标准不一的问题,出身名门、高学历、工作经验老到,还是人们评判是否人才的主要参数;也有心理失衡的问题,40万的价码与大多数人的现实收入差距太大了,而且那还是一个未出茅庐的“黄毛丫头”;更有自信心不足的畏惧心理:我们的身价怎会飙升得如此之快?廉价的中国劳动力就真的这样一去不返了?

  “从加入WTO的那一天起,就预示着中国会出现重大的变革。40万元不过是一朵小浪花,大浪还在后头,连一个40万都接受不了,就要发动声讨,我们怎么在变中求发展呢?”丁祖诒说。

  而开出40万元意向价码、被“一天30多个电话骚扰”的中澳北京菲达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锐光,对媒体炒作特别是炮制假新闻非常反感。他通过活动承办方负责人向媒体声明:我公司的确有意明年扩大业务,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为此,公司准备聘请能人。我们认为,40万元对一个市场部经理来说并不太高,关键是能否给公司带来更高的价值。

  “不但极具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就是国内的一些大企业,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实用价值。不管你是公办生还是民办生,只要是人才,只要‘才有所值’,他们是舍得投入、也是敢于投入的。”北京某网络公司人事主管说。

  “难道只有重点大学生才能拿高薪?”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考察团”为什么要到陕西?为什么要选民办学校?为什么要到西安翻译学院?据活动组织者介绍,从全国民办高校来讲,陕西是最好的,而西安翻译学院又走在陕西的前列。因为全国民办高校超过一万人的总共10所,西安占了5所,而西译因为办学时间长、招收学生多、教学质量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去年12月7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陪同下视察了西译,予以了高度评价。

  最主要的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公办高校主要培养的是研究型的人才,而民办高校则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适应市场的竞争。不仅仅在西译,很多的民办高校都要求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掌握多种技能。李岚清副总理就曾夸西译的学生有灵气,口语的群体优势明显,“他们那里是学生挑单位,而不是单位挑学生,工资还很高。”

  “我们是三个半瓶子醋。单论英语比不过西安外国语学院,单论会计,不如本科院校的财经专业学生;单讲技能,不如专业人员熟练。但我们加在一起,却是一瓶半醋,比人高出一截啊。”西译院长丁祖诒也曾这样既谦虚又骄傲地说。

  也参加了考察团招聘会的北京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张方明说:“西译学生让我吃惊,他们综合素质好,适应性强。来了就能干活,不需要培训。”还有议论认为,这些孩子都是高考的落榜生,他们不但懂得把握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更安心本职工作,更具有团队精神。“还有什么能比这些优点更招企业喜欢的呢?”

  “用人单位高价聘用我们的学生,这是难得的机遇。”丁祖诒表示,社会上有人对此感到惊奇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认为民办高校一个人才也培养不出来,认为民办高校学生不值40万,未免太武断。“北大、清华蹦出了多少个40万啊,就不允许我们蹦出一两个?”

  “这一例要是出在北大清华就正常了。可为什么它就非要出在北大清华?”《了望》杂志社一位高级编辑表示,非要把一个特殊的事例硬拉来同一个整体相比较,非要把民办高校硬拉来同公办学校甚至重点大学相比较,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个高级技工的工资还可能高过一些MBA呢。为什么呢,因为紧缺。”

  “民办高校何时才能迎来春天?”

  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提出,要加大力度,促使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纲领性文件《民办教育法》也正在讨论之中。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突然冒出来一个指责西译作假的事件。西译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给民办高校的春天设置了门槛和障碍。

  “从最初的挖教师抢生源建校舍求支援,到现在的初具规模,我们铺垫了15年,呼吁了15年,奔走了15年。”回忆起办学的风风雨雨,丁祖诒慨叹不已:有人说我们是贵族学校,我们学生每年才交5000元费用,而年培养成本至少在一万元以上;我们为国家积累了6个亿的固定资产,我们教师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块钱,我的工资最近才涨到2200元。

  “我们在成见和歧视中打拚,为了什么?还不是想为社会多培养一些有用人才,还不是要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少些痛苦!”说到这里,丁祖诒的眼睛开始潮湿:这些年来,从乘坐火车享受半价的待遇,到助学贷款政策的倾斜,我们一直在争取公平和权利,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特别是就业”。

  “我们不像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人家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我们必须争取主动,让社会认识我们,请掌握前程命运的人事官儿进来。”丁祖诒说,在招聘会开始之前,他给41家企业的人事总监求情,要他们笔下生花,多圈点几个学生,“多录一个学生不但是他本人的幸运,更是他的家庭、西译、民办教育甚至是社会的幸运。”

  时间一拖再拖,到招聘会结束,还有300多名学生连谈的机会都没有。“学生们说,哪怕不录取我,我也要同500强的代表谈谈,看看我的差距在哪里。”丁祖诒劝说学生退出招聘大厅,“我跟学生们说,人家认识了我们就会回头。”

  “为什么就不能容忍这个事情发生?就不能给民办高校和学生们一个机会?而非得要把它打掉把它扼杀?”丁祖诒万分不解,但他坚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不也经过20多年的阵痛,才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吗?同样,从单一的公办教育到公办教育、联合教育、民办教育甚至外资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阻力和痛苦。“但我们希望这个过程尽可能地短一些再短一些。”

  “新闻媒体应该怎样对待新生事物?”

  “500强同时到一个学校去招聘,在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新闻。”西译也引起了媒体记者的正面关注,而且开始研究这个现象,并积极为民办教育呼吁。

  “我们不要凭印象凭感觉凭主观意识而将其全盘否定、一棍打死。”《陕西日报》文体新闻部主任张立表示,到西译去看看,你就会知道这里的教育不同凡响,你就会知道民办教育今非昔比,“这里的学生充满朝气充满信心,根本看不出他们曾经是高考落榜者。”

  “大三女生被预录年薪40万”这个消息引起讨论、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尊重基本新闻事实的前提下,都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媒体也有它的价值取舍。“但否认了基本的新闻事实,这种价值观就是站不住脚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魏胜利说,“不经认真采访,不把情况查证核实,就抛‘炸弹’,这说明了记者的浮躁;而迎合世俗,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某一新生事物,这就是媒体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中华工商时报》一篇评论说,西译大招聘,不仅增强了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信,也增加了所有民办高校办学者的信心。像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样,社会认可的只是产品的质量,而不在乎产品出自什么所有制的企业。当然,与所有企业一样,只有出了名牌产品,才可能成为名牌企业,像西译,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成批地挖走,这样的民校,不久也会成为名校。

  “对待新生事物,只有质疑与偏见是不对的,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导向的先锋,更应该加深认识、转变思想。”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记者编辑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为民办教育摇旗呐喊,争取政策,扭转观念,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江西民办高校收费上调
· 民办高校尝试ISO管理
· 大学生活“最遗憾”调查
· 江苏民办高校筹建与招生分离
· 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大学生消费者协会成立
· 转换高校办学体制 江苏鼓励民办高校
· 河南民办高教成气候显效益
· 陕西力促民办高教健康发展
· 京城民办大学春招热
· 江西表彰民办高校先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