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1日电(记者蓝燕 刘万永)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首届中国民办高校“就业之星”颁奖典礼暨民办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意犹未尽地落下帷幕。
在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民办高校的校(院)长及代表,以及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共同探讨了民办高校面临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学生就业、学校管理等问题。
多数校(院)长认为,目前中国市场最需要的是职业技术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应运而生的民办高校,应该把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办学模式。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不是把民办学校看低了,而是以不同的办学特色来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湖南致公专修大学校长吴楚良说,民办大学不可能与清华、北大比。我们的学生多数是高考落榜生,有些甚至是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但是,学生进来时水平低,并不意味着出去时水平也低。学生在我们这里无论学习3年还是5年,都将成长为既有基础理论,更有实干才能的人,以自己的才干接受社会的检验。
许多校(院)长介绍了他们如何培养市场所需、动手能力强的一线技术人才的经验。不追求学历文凭的北京华诚学院,因为培养的学生紧跟中关村技术市场发展的节奏,素质高、会干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已连续8年达到100%,许多企业成了向他们要人的回头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赖德胜在谈到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问题时,提出了技能的独特性、用户的价值性、资产的专用性和价值的可变性四个观点。他说,技能性是民办高校的独特之处,用户价值、市场需求使民办高校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民办高校如果不断根据时代需要调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将获得巨大的发展。
民办高校的校(院)长们一致盼望民办教育促进法尽快出台,在法律上确定中国民办高校的地位。北京培黎职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余临说,民办大学要抓住这一法律出台的机遇,继续承担历史责任。他和许多校(院)长和专家们都相信,五年十年以后,中国民办高校将会像今天的民营企业一样发展壮大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