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还在进行当中,离新生开学报到也还有20多天,然而,“高校迎接新生接待站”的条幅已经在火车站悄然悬挂起来。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原来这些“接待新生”的主角全是清一色的民办高校,而他们所谓的“迎接新生”,实际上称做就地游说就地招生更为确切。
口才决定招生成败
昨天下午,记者一到北京站出口一侧的广场,就看见众多民办大学设立的摊位。记者只是好奇地多看了某个学校的摊位两眼,一位手持宣传单的工作人员就走上前来说:报考我们学校吧。
记者发现,这里的招生人员都炼就了一副好眼神,路过的人稍有迟疑,或者对他们的牌子多看一眼,他们都会注意到,并且不失时机上前游说。记者目睹了一位家长被说服的过程。这个家长接过招生人员递来的宣传单,说了声“谢谢,我回家再研究”就要离开。但是招生人员立即说:我知道您很忙,但是我们学校有一个优点,我们想向您强调一下,就一分钟。家长停下了,招生人员忙说:我们学校毕业后可以完全解决就业。面对家长感兴趣又有所怀疑的目光,招生人员开始快速地讲解,他们学校为什么能够解决就业,并表示可以签订就业保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招生人员又穿插讲起学校别的优点,20多分钟后,这个家长竟然同意坐他们的班车到学校看看。
招生人员多是学生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招生人员中以本校的在校大学生居多。除了呆在自己的摊位前,他们许多人还会四处游走,寻找说服目标,火车到站的时候,有的还会赶到出站口接客,一天下来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有的学校还打出了24小时看学校的牌子,招生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一些火车是深夜到站,所以要保证24小时摊位有人,他们是轮班的,轮到夜班的,就要调整好生物钟,不能怕熬夜。
招生人员每天在这里可以得到50元以上的补贴,有的学校还会根据他们拉到学生的数量另给提成。
招生人数是民办高校“生命线”
今年6月初,北京28所民办高校曾经联合向社会作出承诺:保证招生宣传真实,保证师资质量;他们同时提出推行网上招生,杜绝招生季节在火车站、飞机场甚至一些中学门口强拉硬拽、无序招生的做法。然而,几天来记者在北京西站和北京站采访时仍然看到了一些当初曾经作出过承诺的学校。对此,一些民办学校的负责人也颇觉无奈:北京目前有近百所民办高校和办学机构,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一再扩招,民办高校招生难度加大,好的学校一年能够招到四五千人,差的学校甚至“颗粒无收”,由此招生数量成了各民办学校的生命线。
教育专家指出:与普通高校相比,绝大部分民办高校缺乏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这使得他们在招生中存在一种天然的劣势,很难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由此招生过程变得随机起来,甚至招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招生人员的现场表现,这也是导致民办高校招生无序的一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