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研究生支教大有可为
2002-01-08    光明日报记者 蔡闯

字体大小:

    宁夏西海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贫困地区。以往在这里乡村中学就读的学生们,几乎都与大学无缘。1998年以来,教育部、团中央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已取得研究生资格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出68人,分3批连续到该地区志愿接力支教。他们的到来,为山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轰动山区的大新闻

  西海固的女孩子没穿过裙子。第一次看到新来的女老师穿着裙子来上课,学生们惊奇、害羞。可是不久,就有大胆的女生模仿起来。现在,穿裙子的女孩们已成了点染山乡的明丽色彩。

  这里的老师、学生们从没见过电脑。复旦大学研究生戴浩然来到西吉县王民乡,很快从上海运来了计算机,接通网线,王民乡成了当地第一个电脑上网的贫困乡。当地一位叫马学功的语文老师,在研究生们的带动下,终于筹借到了7000多元钱,买回一台计算机,成为王民乡第一位有电脑的村民。

  2000年,西吉县三合中学由研究生老师一下子带出了7名大学生,成了轰动山区的大新闻。以前,不要说一所中学,就是整个地区,上大学的孩子也是屈指可数。

  西吉县副县长姜爱祖说,研究生们带来的变化,对穷困山区来讲,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

  更为可贵的是,研究生们给山区教育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彻底改变了山里人对教育的看法。与他们相比,西海固许多乡村教师都有了危机感,西吉县79名教师,都积极与支教教师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其中30多名老师还开始进行本科自学考试。许多家长真正认识到了受不受教育的巨大差别,一批失学儿童回到了课堂。海原县关桥乡几户人家,硬是把吃盐的钱省下来,供子女上了学。

  既扶助了别人,也充实了自己

  研究生作为教育者,使贫困山乡的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受益;作为受教育者,在支教中学会了挑水、做饭、生煤炉等生活技能,克服了水土不服、气候不适、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困难,使自己得到了切实的磨练和提高。他们普遍认为,在扶助别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在西吉县的一次座谈会上,支教研究生畅谈了体会:“我们进一步懂得,青年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发展和命运息息相关。社会是个大舞台,实践是个大课堂。青年学子只有胸怀祖国人民,脚踏实地,投身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有所作为。”

  抱着奉献社会、磨练意志、丰富人生阅历、增长才干等目的,研究生们与当地群众同甘共苦。他们说,有1000条理由把工作干好,没有一条理由混日子。来自复旦大学的李佳美说,开始支教时,我觉得自己只是一根蜡烛,在乡村顶多照亮一小片。实践使我领悟,支教不仅是“蜡烛”,更是沟通落后与先进的“桥梁”。只有人的思想观念变了,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直接面对社会现实生活,研究生们受到了生动的国情教育。复旦大学研究生凌云告诉记者,第一届支教队员回校作了报告后,许多学生深受感动。第二届报名时,名额只有6名,报名人数却多达400余人。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翼说,志愿者下乡本来是出于支教目的,没想到收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新途径。

  支教规模期待扩大

  教育界有关人士建议研究生支教团尽快扩大规模,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造福贫困地区,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宁夏教育厅副厅长蔡国英认为,对于有上万人的一所名牌大学而言,只有五六个支教名额,显然太少了。

  固原地区教育局长姬永昌说,落后地区中小学教育急需高素质教师。而现在的问题是高素质人才不愿下乡,乡下也无法长期留住人才。研究生接力支教这种方式对当地教育事业是十分有益的。只是3年来68名支教研究生,一年只有20多名,杯水难解众人渴。能不能一年就来68名,或者更多?

  在扶贫与支教之间,贫困地区的人们已深深体会到支教的重要意义。海原县西安乡中学教师张志俊说,物质扶贫,钱物再多,不会用、用不好也是白搭,智力扶贫才是最可贵的。研究生扶贫支教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扶贫新路,如果能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将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福音。

  支教研究生们也认为,支教“扩军”还有很大潜力。经过亲身实践,他们提出,支教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要把研究生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宁可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要加强支教志愿者布局上的统筹规划,充分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同时,应切实按照青年志愿者支教政策,为支教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他们说,研究生支教工作没有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和紧密配合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各部门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支教工作就会取得更加喜人的效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支教日记》引来特区热心人
· 15名大学生自北京南下 自发假期支教
· 北京特级教师下乡支教
· 新观念绿了西海固 研究生支教接力不断
· 新疆努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矛盾
· 四川温江县教师稻城支教的故事
· “乡村女教师”查文红
· 广西今年选派4000教师支教
· 西南大学为支教学生买人身保险
· 宁夏265名学生获得近120万元助学贷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