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为学历,进修必离职”的传统教师培训观念和做法正在西部省份云南逐步转变,这主要得益于是“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的实施。
据记者了解,云南省为完成这一项目采取了4级运动培训方式,目前,已完成省级对有关地、州、市项目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正启动73个国家级贫困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县内中小学校指导教师的培训,这标志着该项目在云南全面展开。
“‘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特殊地区的特殊措施。”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先猷如是说。
云南是一个以山区为主,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经济落后,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尤为突出,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薄弱、数量不足,许多在民族地区特别是一师一校的教师学历合格率相对低,教师素质与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适应。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和基本素质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快了培养民族地区各级各类人才的步伐。教育部《关于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通知》下发后,云南省十分重视,为做好这项工作,根据部署,结合省情,制定了《云南省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在云南3年多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对教育部《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中的第一和第六个专题,即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两个专题,在73个国家扶持的贫困县进行重点培训。
为何选择这两个专题进行重点培训呢?记者了解到,一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央的项目与省里已进行的工作结合起来;二是这两个专题在6个专题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有关部门的同志说,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如果教育观念不转变,不更新,一切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素质教育也难以推进。因此,教育观念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愈来愈显出其重要性,作为教师,如果对此项工作的性质与意义缺乏了解,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各项要求。
通过该项目的培训,力争在教师队伍中建立一种新的学习观,云南对此目标特别强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学习者主动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突出创新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每一位参与的教师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自修——反思”为主要模式,采取在职、自学、自练及基础、培训机构的专家指导、总结、交流为主,短期专题、集中培训为辅的运作模式,创造出新的方法、技术、观念和新的知识,并在这种创新的同时,教师也创造出自己的创造力、适应能力及自己的未来形象。
为保证此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云南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增强素质责任感和紧迫感。省、地、县各级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纳入了省教育厅对地州目标责任制的管理,纳入省人民政府的督导检查内容,为保证培训用书,把好教材征订工作关,多渠道筹措经费等。
以岗位培训、自我进修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正在云南形成,这必将极大地推动云南民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