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研修学院2001年秋季招生5000余名,在京城民办高校里名列前茅。县委书记出身的董事长周继庭谈起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了如指掌。
周董事长坦言,做好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应是学校管理者的“看家本领”。学院在对学生实行全方位“一条龙”管理模式中,突出重点环节,擦拭出几个“亮点”。
做追求成功的中国人
“什么叫成才?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做人有一定情怀,人格品位高……”这是周继庭在新学期第一节题目为“怎样对待挫折”的党课上给学生讲课。他掰开揉碎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跟学生谈心,给他们鼓劲儿,希望他们从高考落榜的受挫心态中振作起来,做“追求成功的中国人”。周继庭把这归结为:党课引领的信仰文化教育。
学校每月有一堂党课,坚持向学生讲解党的知识,介绍时事政治;班级每周有一节德育课,由班主任针对学生“活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引导他们在生活、学习、思想方面知难而进,适应艰苦学习的环境。
以个性教育为特点的第二课堂,让每个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充分施展特长,7000多名个体融入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他们张扬个性,互帮互学,个人与集体相得益彰。
从严管理日久见成效
学院推行的是全程三段式管理模式,全程:一天24小时;三段式:教授课堂精教管理、班主任跟班管理、副班主任(生活老师)以楼层为单元的学生饮食起居管理。
这是上升到教育理念,形成文字的“条条框框”,也是学院从办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周董事长说以爱为出发点,以严为主策略的这套管理办法屡试不爽。
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没小事儿,一个环节疏漏,也许就会酿起轩然大波。民办校中不是流传着这么一段形容管理者辛苦的顺口溜嘛: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周继庭说,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学校教职员工千方百计、潜移默化去做的,是让学生有以校为家的感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风与作风。在学校里,学生们都念叨,董事长对学生好,对干部和老师严。那是很自然的,对管理者要求不严,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就无从谈起。
因材施教实打实
由于民办高校生源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在文化知识、思想道德、能力水平方面的极端不平衡。在其他学校说得多做得少的因材施教、分层选课,在民办学校里必须认真落实。“你们有什么高招?”周继庭接过我的话题介绍道,为使愿意学但“吃不饱”的学生有更多学技能长知识的机会,吃上“偏饭”;为让跟不上的学生能增强信心,获得实际提高,学校创造了“一体、两翼、三结构”的教学模式,一体:所学专业;二翼:英语、计算机;三结构:主修专业+第二专业+职业技能。
说白了就是每学期由教务处制定因材施教具体方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分层选课教学。学得好的除本专业外,还可以选修第二专业核心课程,拿双专业证书。学习基础一般的,获得本专业证书之后,再取职业技能证书。学习吃力的,单拿学校结业证书,主要是多获取技能证书。总之,是让所有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提高,落脚点是每个学生都受益,在学习中稳住劲儿。
出口畅则进口旺
与周继庭交谈中曾问起学校能大批招来新生的秘诀,他说道:你们《民办教育》专刊上不是说民办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出口定进口”嘛,我们把该说法加以发挥,叫做“出口畅则进口旺”。
学院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7%左右,“求学北科院,就业在京城”的承诺逐渐变成现实,学生特欢迎。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为此想了许多办法,进行探索。
学校专门成立了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北京的200多家企业同学校建立了实习与用人方面的联系。为贴近市场,迎合用人单位的意图,学校请企业经理提专业设置的建议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习实践课。把实训基地办在企业,让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学知识,练本领,把毕业论文写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课堂里,这样锻炼出来的学生,能不被企业看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