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下简称“教师网联”)计划。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是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网联计划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它代表了师范院校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教师网联必将成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平台,成为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平台和教师发展的学习平台。
9月7日教师网联召开了第一次全体理事会议,通过了教师网联章程和实施方案,各单位负责签署共同协议。12月7日,教师网联理事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教师网联招生工作、门户门站建设和支持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和非学历培训的意见,在学分互认课程互选机制和“新课程”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此间,秘书处完成了教师网联章程和实施方案的研制工作,并提交理事会通过。同时,在教师网联秘书处组织和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主研究制定了教师网联联合招生宣传的工作方案;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研究制定了《学分互认和课程互选实施方案》;
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主研究制定了《现代远程教育“新课程”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纲要》;
委托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西北、西南的农村地区进行了有关农村地区教师教育的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网联关于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教师网联门户网站的建设方案,并启动了建设工作;
11月21日召开教师网络秘书处第二次全体会议,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回顾,对形成的文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审议,就若干事项达成了初步共识,并责成各委托单位修改、完善有关文件,提供理事会决策。
教师网联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以后,秘书处积极落实会议精神,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12月19日,教师网联首次教联合招生简章正式发布,有关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
为了配合教师网联的工作,教育部还在教师节期间组织了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教材资源遴选、展示,向全社会推出了一批优秀教师教育多媒体课程教材。
2004年是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关键的一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在“创新、集成、跨越”原则的指导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教师网联”各项实施方案的落实,促进优质资源整合,促进各方支持,确保教师网联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规模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建立并完善教师网联运行准则,逐步推行由专家委员会审定的学生培养计划;
2.推进教师网联内部了学分互认和课程互选,坚持分步原则和试点原则,利用现有资源先行试点,研制相关标准,积极推进教师网联共享资源库的建设。
3.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新课程”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立足于同时服务于教师学历与非学历培训,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教师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的沟通。
4.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教育调查工作,在对西部地区调研的基础上,在华中和东北地区的农村进行调研。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教育的调研范围,研究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5.通过教师网联已有的资源和体系优势,迅速推广农村教师开放教育,探索对贫困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先期开展成员单位和若干个贫困县实行一对一的定点帮扶工作,全面试点,进而向全国推广。
6.加强与各地联系与合作,创造条件逐步扩大教师网联。
7.筹备在教育电视台开通教师网联IP频道,开设新课程师资培训专栏、教师网联“名师名家讲坛”。
教师网联计划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不要把它看成是教师教育的一般性举措,应该从战略的眼光、整体的角度、发展的趋势来看它的意义。教师网联是共同的事业。不是少数院校的俱乐部。教师网联计划的推进必须要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的积极参与,全国教师教育战线都要有一种责任感。教师网联计划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案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要真正取得实效也需要一个过程。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在这个过程我们既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一步到位。但在工作要求上要只争朝夕。
教师网联计划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师网联内部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要有一套保证高水平办学的办学体系,要有一个优良的公共服务体系。外部要有政策支持体系、制度环境,需要各地系统筹划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各教育机构要积极组织,利用好这个平台,要将人网、地网、天网加以有机整合,集中优质资源,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新渠道,为大规模、高效益、高质量地开展教师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