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海归教师"洋为中用"改进教学:他山之石可攻玉
2011-06-1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大小: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其实,教师群体中也有很多海归——他们求学海外,历经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他们学成归国后投身教育事业,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

  “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这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浩达教授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早年在德国学习及从教的经历,使他有机会将自己的教学思想应用到实践中,也为他回国进入教师行业奠定了基础。

  “判断一名教师是否合格,标准不在于他的专业知识有多扎实,口才有多好,而在于他是否从心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从国外回来感触比较深的一点就是,有些教师并不是真正热爱这个职业,而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这是价值观和职业道德问题,也是我国教育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地方。”张浩达教授说,“对于海归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到思想解放及学理单纯。海归教师包括其他海归人士应该执著于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将所学贡献于社会。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社会认可,以激发创新的动力和潜力。”

  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模式

  于敏现在主要从事国际职业教育交流方面的工作。她曾在德国留学近5年时间,回国后教过物流专业。她在教学过程中借鉴了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快得到提升。

  “我从事的是物流业,这个领域发展很快,知识更新也很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会局限于教科书所讲,而是努力结合实际情况,贴近日常生活。我也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去调研。”于敏谈道,“国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师生相处非常融洽,形成良好互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张浩达教授也谈道:“教育就是自由和思想的结合。我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上课,鼓励大家去思考、探索,但我永远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对原理、对方法的追求和理解。”

  用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

  张琦2004年出国留学,就读于澳大利亚昆士兰音乐学院,学习钢琴表演。2008年回国后她一直从事钢琴教育事业,以幼儿钢琴教育为主。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教学;允许他们犯错误,多鼓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而且对小孩子一定要有奖励,我会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盖个小印章。当然,每个孩子不管弹得怎样,我都会给他们奖励。我会定期给他们表演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台展现。孩子需要锻炼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张琦说道,“我上课特别喜欢给学生们举例子,而且都是生活中的例子,这样问题就非常容易理解,也容易被他们接受。我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我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我,而且我有足够信心让一个小孩子在第一节钢琴课上就喜欢上钢琴。这一点对一个教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海归教师授课就是不一样:启发模式 授人以渔
· 高校校长院长:让海归教授尽快适应国内环境
· 亚洲冠军也来报考当教师
· BBC纪录片中式学校引热议 中国教育模式过时了?
· 人工智能时代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模式?
· 江西:“互联网+”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 重庆沙坪坝:互联网+教育 开启教学新模式
· 青岛:启动“三创”教育 中小学全开“3D打印课”
· 评论:“差生创业”源于教育模式错位
· 徐匡迪:僵化的教育模式和科技机制急需改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