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
2005-10-13    

字体大小:

  10月12日,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和有关主办单位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作为主办单位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据了解,本届高交会展馆总面积达到135500平方米,国外23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35所高校及港澳台企业组团参展,预计参观总人数将超过50万人次。本届高交会由“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高新技术专业产品展”、“世界科技与经济论坛”、“super-SUPER专题活动”、“高新技术人才与智力交流会”和“不落幕的交易会”六大部分组成。与往届相比,本届高交会呈现出“国际化有新突破、精品化有新内容、专业化有新举措、市场化有新探索”的特点。

  教育部今年组团参展的主题是“高校专利成果展和数字校园专题展”,该主题旨在展示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以数字校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35所高校的120项专利成果参加了“高校专利成果展和数字校园专题展”。

  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以来,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教育部参展内容展示了高校在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高校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申请专利从2001年的4185项增长到2004年的12997项,授权专利从2001年的1850项增长到2004年的5505项。如东南大学王保平教授获得“34英寸大屏幕荫罩式PDP显示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专利授权,使我国在平板显示领域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实力。高等学校学科综合、人才汇聚,具有集成创新的优势。清华大学等25所大学联合承担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干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四川大学研发的DAP与MAP联产成套技术与设备等都是高等学校集成创新的优秀典型。高等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如上海磁悬浮线虽然采用德国的常导磁悬浮技术,但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承担了大量轨道建设方面的研发工作,获得了20项国家发明专利,为我国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城乡优质资源实现共享,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尽快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逐步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捷径。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以及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领导同志在参观过程中听取了赛尔网络的情况汇报。赵沁平还观看了我部组展的“高校专利成果展”和“数字校园专题展”参展项目,并参观了参加高交会的其它高校的展台。

  此外,教育部还于10月12日下午至13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水仙厅举办了“中国数字校园论坛”,赵沁平、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和微软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执行官、公共事业部总裁张瑞昌分别致辞,11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发表主题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于第七届高交会主题展区参展的通知
· 第七届高交会 CERNET2倍受瞩目
· 第七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布展各出奇招
· 历届高交会情况简介
· 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介
· 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 金秋盛会——首届高交会概览
· 第一届高交会图片集锦
· 第二届高交会盛况
· 第二届高交会图片集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