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和阿尔及利亚、贝宁、喀麦隆、刚果(布)、吉布提、埃及、埃塞俄比亚、几内亚、肯尼亚、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南非、苏丹、坦桑尼亚等国家负责教育事务的部长们,于2005年11月27日在北京出席中非教育部长论坛。
我们就各国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我们重申,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必经之路。
我们回顾了中非国家之间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带来的丰硕成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教育领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意义,正如我们深信合作与经验互享将带来共识。
在此,我们达成以下共识:
我们认为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是基本人权。在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后,我们必须快速地为实现中等教育的普及而努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充足而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 教育资源匮乏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这一障碍的消除需要本国政府、社会及民众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我们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个人、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国际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并充分发挥私立教育机构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为民众提供平等而充足的教育机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仍然是一项极为严峻的任务。 发展中国家应不遗余力地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确保儿童,不论男女,均享有一定年限教育,并重视解决基于城乡差别、阶层差别、部族差异和性别差异而引起的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特别要重视农村儿童、女性、少数民族、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教育权益保障问题,以确保教育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在日渐普及和稳步发展初等教育的同时,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高质量的初等教育是教育大厦的坚固基石。发展中国家应通过以下手段来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教师质量,改进教学手段、改善教学设备、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及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远程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机会。我们需要加强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发展中国家需要伙伴国家的帮助,以实现国与国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革新教育体制,在借鉴国际先进模式的同时,积极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教育体制。稳定、健全而不失灵活的教育管理体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探索本土化的教育发展道路。
在谋求发展和消除贫困的过程中,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更加突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发展中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并就此展开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
为了迎接来自就业压力和社会经济、技术结构调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需慎重制定本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及其执行计划,努力在工业界和教育界间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使潜能开发,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密切结合。初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 发展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并改进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有助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并因此成为—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衡量经济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
教育承载着文明。教育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发展中国家提倡教育应具有文化包容性,应维护文化多佯性,并主张将各种文化纳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以此增进社会的和谐与宽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进各种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和平等对话。 我们看到,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作为中非合作框架内开展多边合作的一个创新,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构建的—个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发展中国家谋求教育发展的重要行动。我们愿意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加强中非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与会各国将在论坛后采取积极的后续行动,就共同问题展开多边磋商,就进一步加强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在此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上。我们承诺,我们作为各国教育部长,将全力投身于本国教育事业。我们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给与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
我们相信,世界各国之间通过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合作,增进理解,是通向和平与繁荣的桥梁。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兹于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中国北京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