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日前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相关专家表示,《指南》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幼儿教育,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幼儿教育会给孩子未来(小学及以后阶段)更高级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孩子成人后较少依赖社会援助。而受到良好幼儿教育的孩子犯罪的可能性也较低。
今天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期教育。但是这种高度重视,在某些错误观念的作用下,在盈利性幼教机构的误导下,在盲目跟风的裹挟下,以及在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已经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一种趋势,并且愈演愈烈。其危害之一,就是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地“催肥”和拔苗助长,使孩子承受超龄的学习压力与课业负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往往倾向于减少孩子的游戏时间,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甚至疯狂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证班、考级班、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占坑”班。而为了筛选优质生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许多幼儿园对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教数数、读拼音、背古诗、练写字、记单词。用竖式算三位数加减法(小学二年级课程)出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上;“橘、凳、酱、藕、墨”这些应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识字写字课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