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9月14日《重庆晚报》)。
为防止曲解,不妨看一下顾明远会长的原话。顾说,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有的孩子大器晚成,如果过早地给他一些“你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
在作出全面评价前,还是进行一下逻辑推理,如顾所说,评选三好生给学生一定心理压力,是否不评选三好生,学生就不会有压力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虽然说,近年来在低年级中,学校已经取消了按成绩排名的做法,但在高年级,这种排名还是事实存在的。而且,即使说没有成绩排名,学生们难道就不知道相互间的成绩好坏吗?跳开成绩看,学生们难道就不知道相互间的表现优劣吗?换言之,学生之间分“三六九等”并非是三好学生评选的专利。
何况有压力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虽然说我们应该尽力呵护学生的自信心,但呵护并不代表无原则的庇护,压力与自信也并不矛盾。一点压力没有的学生,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看起来娇艳无比,可一旦风吹雨打即可能花败叶落;而稍微经受一定压力的学生,恰似山花野草,即使遭遇寒风冰雪,亦能在丛中笑。
从本质上讲,评选三好学生是为了激励先进,让学生们有一个赶超的目标。而取消评选,压力或许没有了,但动力也荡然无存,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应该承认,当前三好学生评选存在一定弊处,顾明远会长的提醒倒也不无道理。承认,是为了呼吁改革,而不是取消。虽然说,几十年前教育就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为目标,但在现实中,智却高居第一位。由此,三好学生评选也存在着偏智而废其他的现象。出于全面发展的考虑,此时需要的是,改革三好学生评选内容,增加德、体、美、劳等非成绩类的内容,防止三好学生评选成为应试教育的推力。
还需要改革的是评选的程序。不必讳言,由于三好学生的荣誉能够换成高考乃至中考录取时的加分,因此权力黑手已经插进评选过程中,三好学生评选的公正性受到普遍质疑。这一现实下,应该加大透明性,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三好学生的评选来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参与意识,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的启蒙。如果冒然取消评选,这一功效又从何实现?
故而说,三好学生与其“废”不如“改”。毕竟,社会是永远需要先进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学生的基本承受力。出于“就怕万一”的考虑,在评选过程中,老师可以正确引导,以防个别没有评上的学生背上心理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