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这些原来成年人身上常见的疾病,如今却频繁出现在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身上。据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门诊部统计,他们接受的患有类似疾病的中小学生在5年内增长了3至5倍。专家指出,目前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学业负担和竞争压力,让越来越多孩子出现各种躯体和精神上的疾病,成为“玻璃少年”,很多疾病发病年龄都大幅提前。
相关内容>>比学生体质下降更可怕的……
>>大学生体质下降更应注意“吃动平衡”健康生活
>>遏制学生体质下滑 谁来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
前不久,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透露,近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最近一次调查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面对调查结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不无忧虑地说:“成绩高分、身心‘软骨’的孩子,难以担当民族脊梁的重任。”
应当说,青少年的体质体能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都是高度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9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负责人提出把中小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甚至拿出了“一票否决”的杀手锏。但实际情况却收效甚微。个中原因,公众都心知肚明——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自然只能是抓了“智育”,丢了“德育”,扔了“体育”。
相关评论>>找准人生“起跑线”:青少年体质状况发人深思
>>人民日报时评:输得起的球赛 输不起的未来
>>人民日报:孩子体质下降的病象与病根
相关报道>>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开跑
推荐专栏>>教育评论:教育观察 教育时评 教育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高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