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形成“三、二、一”产业类专业比例关系,基本适应本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紧紧围绕上海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搭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调整步伐,集中建设了近50个有特色的重点专业,总体上形成了“三、二、一”产业类专业的比例关系,基本适应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了一大批有特色有特点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上海中职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各校主动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意识,不断通过专业调整,逐渐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步。经过三年有效的建设,市教委首批认定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上海港湾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41所学校的46个专业(工种)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工种),成为上海中职教育的“拳头产品”。
在专业调整中,许多学校的一些长线、主干专业得到了强化与优化。如二医大附属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专业;国家级重点职校——东辉职校的专业由单一的工交类发展到外贸、商业、旅游和计算机等四大类,其中国际金融、外贸业务、商务外语和服装表演成为“品牌”专业;国家级重点中专——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以培养机械制造类应用人才而著名,现代制造类专业已发展为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控技术应用5个专业,一批老专业经过改造增加了科技含量。
瞄准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需求,开办新兴专业。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紧密追踪上海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根据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和浦东将成为上海微电子产业带的建设规划,今年推出了“国际商务(国际货代方向)”、“电子与信息技术”两个新专业。上海市医药学校改变专业门类偏少、专业设置面窄和专门化方向弱等弊病,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每年推出1至2个新专业作为教学的新的增长点,扩大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专业建设,形成特色专业,办出学校特色,以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从工业类中专不断转型,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学历深造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又具有就业所必须的较强的外语听说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外语+技术”的专业特色愈加鲜明。上海市交通学校汽车运用工程专业(高级轿车维修专门化)被交通部认定为部级重点专业,实施“CBE+MES”模块式教学法,重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使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学校打破旧的专业设置模式,逐步向开设文理兼容交叉型专业转变,以培养掌握多种技能的新型适用性人才。
专业调整促进了上海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对外教育合作,办学机制更为灵活。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工业分析”专业,引进加拿大CBE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原来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能力培养知识,在知识和能力的搭配上做到有所突破。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与德国慕尼黑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探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三年来累计投入1600万元,建设专业实训设施。同时,专业建设还促进了课改,目前上海中职学校已有17个大类专业通过了课改方案,并陆续完成了语、数、外三门文化课和一系列起始年级使用的专业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