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湖南怀化:中职为何这样红火
2004-02-17    记者 李让恒

字体大小:

    在一些地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处于滑坡状态时,湖南省怀化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却越办越红火,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水平越来越高。目前,全市办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3所,在校学生6.6万人,中职在校学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61.19%。

  怀化市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实践工,毕业生90%以上能对口就业,仅近5年,就已为农村培养培训了20余万名学生和学员,其中约70%从农村转移到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约30%回农村就业。新学期伊始,记者在这里采访,不管是怀化的党政官员还是中职学校教师都对记者说,这里的中职教育办得红火,关键在于他们坚持为农服务方向不动摇。

  怀化地处湘西,全市有农业劳动力220万人,每年还有6万多名中学毕业生加入这一行列。如何满足农村青少年文化教育需求?如何提高这支百万劳动大军的素质?怀化人提出让中职挑三个“大梁”:一是提供更多的学位,让中职在“普九”和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中“挑大梁”;二是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让中职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挑大梁”;三是加快和加强对青年农民的培养和培训,让中职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挑大梁”。

  为了让中职真正挑起这三个“大梁”,怀化市在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行了创新办学体制和落实“三大保障”等措施。怀化市突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体制,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办学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现有的53所中职校中,以政府为主办学的17所,以交通、财政、水电、卫生、商业等部门和行业为主办学的17所,还有民办的19所。在校学生中,民办学校占了40%。

  怀化市委、市政府为发展中职教育,提出并较好地落实了“三大保障”,即领导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

  领导保障。怀化市党政主要领导,不但宏观把握了中职发展方向,而且人人都有一个联系县,一所联系校。民办万昌职业中专办得好,现有在校学生3200人,学校与日本、美国的奥林巴斯、光矩等10多家高科技外企建立了用工培养合同,而且取得了用工代理权。市委、市政府便组织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到这些外企考察怀化市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样就打开了各县市区办中职的思路,使全市党政部门形成了办中职的合力。市里还推广了中方县炉亭坳乡中学的经验。该校通过渗透职业教育的办法,培养了千余名农业技术骨干。炉亭坳乡中学经验推广后,全市已有128所普通中小学被确定为渗透职业技术教育重点。此举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中职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政策保障。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政府职责、经费保障等,均作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特别是就业准入制度,一方面明确规定了经中职培训,并取得相应学历和技能培训证书的学生,其他任何部门不准再以任何理由搞重复培训。另一方面又规定了市内企业招聘人员,要优先录用中职毕业生,劳务输出,要优先组织中职毕业生,使中职学校、中职学生香了起来。

  资金保障。这个市保证中职投入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确保用于中职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和生均事业费逐年增长,同时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提出一定比例用于中职教育。近5年,全市公办职中投入达2.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中职的资金达8700万元。其次是发动各行业、各部门和社会投资,对部门、行业和社会力量办学、办班,实行谁举办、谁投资、谁受益,此举打通了中职融资渠道,仅民办中职近5年筹资就超过2亿元。近5年,全市中职投入达5亿元,基本保证了中职发展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转型时代 中专的困境与出路
· 北京拟降低中职学费 鼓励学生上中职
· 今年全国中职招生不再下达计划
· 北京:中等职业学校新开英语口语课
· 宁夏打开中职与高职通道
· 弹性学分制冲进中职学校
· 浙江职成教今年锁定目标
· 青岛中职推倒"围墙" 允许跨校选课
· 浙江中职教育一年跃出低谷
· 浙江省改革今年中专招生办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