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招办主任刘斌介绍,在武汉,地铁司机、检修和运营等工种的工作人员收入在本地属于中上等水平,转正后年薪可达4万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待遇高、工作稳定是今年许多高中毕业生抢报中职地铁“订单班”的主要原因。
刘斌还向记者透露,到2017年,仅武汉市,地铁将每年开通一条新线,运营员工将达1.5万人。因此,全国各地铁集团都在加紧储备人才。今年,该校仅武汉地铁集团预定的“订单班”招生规模650人,为8年来之最,比去年多100人。
与许多放弃大学而入读中职的高中毕业生想法类似,一些考上了普通高中甚至重点高中的学生之所以毅然选择读中职,也是看中了一些职业学校的就业前景。广州学生苏丽嫦说:“读3年高中,不但家里要花4万元,而且3年后即便上了大学,也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3年中职毕业后,我还可以继续报考广东财经大学嘛。”
职校生源“回暖”说明了什么
除了就业前景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职校生源的“回暖”?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就业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对教育投入与产出比的重新认识,是职校行情走高的重要推动力。
湖北省人才市场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湖北省人才总体岗位供求比由上一年的1∶1.35上升为1∶1.91,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在人才市场上,研究生、本科学历人才需求相对“过剩”,而专科生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却总体“短缺”。在人才需求排名前10名的职业类型中,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上升最快。而进入人才需求排行榜前10名的职业,基本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型工种,且这些职业的人才供给方主要是职业院校。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读高中,考大学”如今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试行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高职专科教育与技术性本科教育之间的“立交桥”模式,给不同类型的考生提供了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
对于当前职业院校生源行情的逆转表现,也有专家认为,包括中职、高职院校在内的整个职业教育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办得好和就业行情好的那些职业院校的规模将越办越大。同时,三本甚至一些办得缺乏特色的二本院校将可能面临新一轮的生源萎缩。 (本报记者 柯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