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江苏省高校科研经费达46.3亿元,科技成果鉴定2234项,全省高校校办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2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8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高校通过教学、科研和发展产业,培养了大批英才,取得了大批科技成果,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九五”期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46.3亿元,科技成果鉴定2234项,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180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7项。全省高校校办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2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8亿元,上缴税金5.2亿元,上缴学校利润5.1亿元。江苏高校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已连续8年名列全国前三位。
主战场上显身手
江苏高校科技产业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提供了一大批重大技术项目。
在农业科技方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通过实施星火计划,通过引导性、示范性技术开发项目,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工业方面,南京大学的“新型水煤浆添加剂NDF”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和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18亿元,新增利润3亿元。南京理工大学的“新型膨化硝铵炸药”,被国家科技部和国防科工委列入“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利润2亿多元。东南大学和有关高校承担的863高技术项目CIMS试验工程,先后三次获得国际学术权威机构——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的CIMS应用与开发“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的化工设备事故预测技术在多家大型化工企业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1.6亿元。
在工程建设方面,江苏大学与常柴集团合作开发的年产30万辆车辆工程项目,总投资2.1亿元,6个月时间完成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建设任务,新开发的16个产品同时下线,被誉为“常州的‘深圳速度'”。南京大学运用独创的“优势面理论”,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南京地铁、润扬大桥等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南京邮电学院研制的“电信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在上海、重庆、深圳等全国1/3省会的大型电信企业得到应用,在全国邮电部门具有较大影响。
基础科研传捷报
“九五”以来,江苏高校采取优先建设的原则,对可望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势学科项目进行重点投入,同时,对一些已经和即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进行重点支持。在每年对高校国家级重点学科投入840万元重点建设的同时,在全省遴选出20所高校的95个省级重点学科,每年投入2000万元予以重点建设。
这些投入对巩固和加强基础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收到明显效果。
南京大学的“一维准晶的研究和准位相匹配光的三倍频的实现”以及“离子型声子晶体的光学性质”两项成果被列为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1998年,江苏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南京医科大学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诞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会同全国60多个单位合作编纂出版的《中华本草》,填补了《本草纲目》问世以来本草文献系统整理研究的历史空白。扬州大学和有关科研院所合作的科研成果“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羊诞生”,名列199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榜首。
在高技术研究方面成果辉煌。南京理工大学“低温感零梯度装药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东南大学的“沪宁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的“超细粉末体制备技术”、河海大学的“公路基础处理技术”、南京工业大学的“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在酶法合成手征性物中的应用”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新技术产业化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江苏高校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并形成一定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和产品。
目前,全省高校科技企业已达215家,占高校企业总数的40.2%,涌现出一批已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南大的苏富特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香港挂牌上市,实现了江苏高校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南京农业大学的“南农高科”、南京工业大学的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的“东大金智”、“大学科技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意航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的“激光工程中心”等公司正积极做好在创业板块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南京大学的吸波吸声材料与促肝细胞生长素、南京理工大学的银行智能机具与非电塑料导爆管、南京化工大学的热管和膜技术产品、南京农业大学的龙舒泰、中国矿业大学的“ASCS全数字调速电控系统”、南京师范大学的初乳素、南京工程学院的列车自动门、常州工学院的新型激光系列测距仪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体制创新促发展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苏逐步深化高校科技与产业工作体制改革:按照“面向”、“依靠”的科技工作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业资本与人才资源、知识资本合理配置的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进程。传统体制下高校长期沿用的“计划立项—科学研究—鉴定报奖”的旧模式得以改革,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需求—研究开发—推广转化”的新模式得以逐步建立。高校科技园建设初见成效,诞生了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东南大学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扬州大学科技园、无锡大学科技园。省教育厅还分别与南京江宁开发区和栖霞区政府合作设立了南京高校创业中心和南京金港大学创业园,以优惠政策吸引高校前来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