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2003-02-26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字体大小: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出版不仅是出版界的一件喜事,也是教育界的喜事。有关专家、学者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所有参与过本书出版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我们必须从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要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研究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办法。要结合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充实和强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把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将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贯穿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通过选择有震撼力的教育活动,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教育效果。要充分运用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节假日以及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同时,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这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通过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到传统美德的魅力,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提炼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简洁明了,易读易学,图文并茂,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针对性,是一个好读本。我们要充分发挥这本书及其他宣传美德的好书的作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用好这本书,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自己首先要读好、理解好这本书。指导青少年读好这本书,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最后我希望出版社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以多种形式推广这本书,如出版本书的电子版、音像版;对格言的内涵要进一步开发,力求其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校食堂卫生规定》 学生用餐校长有责
· 一位教授校长的领导哲学
· 优质学校稀少引发教育失范与腐败
· 四川首批36所学校向社区居民开放
· 专家提出八措施预防非典入侵学校托幼机构
· 全力预防坚决阻断“非典”在学校传播
· 暑假前北京学校削减大型集体活动
· 北京市部署下一阶段学校卫生防病工作
· 沈阳要求各学校重大疫情10分钟内报告
· 北京:消防不到位 10所学校被令整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