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教育事业改革风起云涌,热点事件层出不穷。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中国教育的“路线图”逐渐清晰;高校“联考”、取消奥数加分及“孙见坤事件”,凸显着高考在中国教育中的焦点地位;从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到重视终身教育,中国的教育事业正走向更广阔的空间领域,覆盖更长远的时间跨度。
“教改纲要”勾勒10年“路线图”
[回顾]2010年上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勾勒出中国面向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路线图”。其中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年等。
[点评]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联考”在争议中前行
[回顾]2010年11月,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分别牵头的三大高校联盟先后扩容成员,公布2011届自主招生“联考”选拔方案。至此,“三足鼎立”之势在全国80余所实行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中逐渐扩展,牵动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敏感神经。专家表示,应该肯定高校自主联合招考的进步性,但能否切实减轻考生负担,增加考生选择权仍将拭目以待。
[点评]在高校积极探索扩大自主办学权利的道路上,“联考”能否为自主招生增添新的活力和公信力?这需要高校的自律和气度,也需要实践的考验和制度的不断完善。
破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
[回顾]2010年,全国惠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频频出台,教育公平理念愈加彰显。以上海为例,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全市实现农民工同住子女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超过42万名孩子受惠;中心城区资源丰富的学校到大型居住社区共建配套新学校开展对口办学,使得市郊区县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加紧扩大幼教资源的供给,全市新增幼儿园(所)400多家,预计到2012年,基本实现适龄儿童包括农民工同住子女学前教育和看护的全覆盖。
[点评]针对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难”以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等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的一系列积极举措,是推动教育资源和结构均衡发展的务实之举,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理念的应有之义。
取消“奥数加分”:素质教育期待正本清源
[回顾]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规范和调整了全国部分高考的加分项目,其中规定高中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这一政策的出台,希望它能切实扭转奥赛对广大基础教育学校和家长、学生的不合理影响,积极引导素质教育的初衷。
[点评]取消保送能多大程度改变基础教育中的奥赛热还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奥赛不仅要与高考加分脱钩,更要与功利脱钩。
相关报道:盘点2010年十大文教热点 自主招生、教改入围
相关报道: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盘点2010年教育大事件
相关报道:红红火火的火爆迷局 2010教育事件"另类"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