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后“撤点并校”时代:内地农村教育寻求突围
2013-03-07    人民网

字体大小:

  中新网陕西蒲城3月5日电(边峰 踪卫华)尽管学校离家只有几步路,但陕西蒲城县六年级学生蒙丽军,说起母校时却呆立半响,记忆模糊。

  他曾就读的蒙坡村小学,于2008年在内地“撤点并校”政策影响下被撤。该村所在的洛滨镇原有17所小学,如今只剩下1所。其余均已荒废闲置,或改造为民居和养殖场。

  2001年,中国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被称为“撤点并校”。10年来,中国农村教育格局在此影响下变化巨大。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中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此外,如上学成本增加、路程变远、上学路存安全隐患,以及寄宿制学校条件无保障等“并发症”也相继出现。

  3月5日,中新社记者在蒙坡村小学看到,教室窗户早已毁损,黑板上的漆皮干裂脱落,房檐上的瓦片掉落大半,野草密布的操场外围土墙已然坍塌,只剩下残破的乒乓球台孤单蹲守……

  由此转学的蒙丽军早已经习惯了早上五点起床,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一路小跑到3公里外的蔡邓小学上学。每次迟到被罚站时,总让他怀念在家门口上学的幸福时光。

  在蒙坡村像他这样的孩子有10多个。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专门在学校附近租房做起了陪读,也因此增加了负担。村民王彬一说起陪读满脸忧愁,“租个差不多的房子每月得200多元,再加上生活等支出,对农民来说负担不小。”

  据介绍,村民和该校教师曾向教育部门申请保留教学点,但由于生源和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未能改变被撤消的命运。

  “村小学被撤后,娃们只能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他们最大也就十二三岁,路上的安全让人很不放心。”蒲城县李家坡村村民李新海满脸无奈。家长们曾向学校申请为孩子们配备校车,但由于学生人数少,学校资金有限,始终未能如愿。

  “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撤消后,村里辍学儿童多了不少。许多孩子念完小学就跟着大人出去打工了。在外寄宿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问题也很突出。”蒲城县教育局的申崇明说。“而一部分学校不断膨胀,又给管理和教育增加了压力。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个教室上课的现象并不罕见。”

  2012年9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遏制盲目撤并学校行为。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制定2015年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这也使农村教育进入新的调整期。

  对于“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农村教育,陕西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康认为,农村孩子是真正需要用知识脱贫的群体,这也涉及社会公平的问题。应给予农村学校特殊的政策扶持,给农村教师特殊的补贴,像引导大学生当村官一样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具有数十年农村教育经历的申崇明认为,应探索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可行模式,重新合理调整布局,同时还应加大对一些废弃学校的改造,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利用。(完)(中国新闻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撤点并校被指致留守儿童上学难 专家吁恢复
· 撤点并校弊端凸显 农村寄宿生成长环境堪忧
· “撤点并校”没那么简单
· 人走校空"空心频现" 9年制学校12老师教1学生
· 政协委员热议撤点并校:因地制宜均衡城乡教育
·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引忧思 专家称复校勿一哄而起
· 撤点并校推高农村生寄宿比例 住校能有家的温暖吗
· 教育部:多地盲目撤点并校 致学生上学远负担大
· 关注撤点并校: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剖析
· 关注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将走向何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