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产生于美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城乡教育差距逐步扩大的社会背景中,是一场对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转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农村教育革新运动。
推荐内容>>关注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将走向何方
推荐内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能否让学生家长都满意
推荐内容>>教育评论:莫让“撤点并校”伤害乡村孩子
上世纪60年代“学校合并”高潮
1970年全美国2/3的学生都在大型综合中学就读
19世纪后期,美国农村小学教育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一,学校之间、学区之间彼此缺乏联系与协调,缺乏统一的教育标准,随意性和低效率等问题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严重障碍。其二,由于人口分散,农村学校规模小,现代教育学原则难以贯彻。其三,由于美国学校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资产税和当地居民所缴的教育税,美国农村地区所能获取的教育经费明显少于城市,农村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差。
1897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提交的报告《农村学校12人委员会报告》标志着农村学校合并与学区重组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开始萌发。此报告提出的建议得到广泛采用,美国各州相继立法,并采取措施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指只有一名教师一间教室的小学和学生数量在50人以下的中学)的合并与重组。仅在1919年至1929年间,美国南部农村地区一师学校数量减少37%,西部地区减少32%,东部地区减少2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震惊了美国,人们开始反思美国教育的不足之处。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科南特在著作《今日的美国中学》中,从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角度提出“规模效益”理论。他认为,美国小规模学校的普遍存在,不能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成为许多地区建设优质学校的严重障碍,因此应该合并小规模学校。
科南特的“规模效益”理论,使得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达到高潮。1961年,美国有学区36402个,1970年减少至17995个,全国2/3的学生都在大型综合中学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