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撤点并校后,我国的小学生辍学率倒退回十年前?”2012年11月,这个数字引起全国关注。
它来自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教育部随即澄清,近年来城镇化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学者使用原有的辍学率计算方法,得出数据并不准确。但过度“撤点并校”的后遗症,已引起教育界忧思。本报2012年12月28日见报的《“中国式撤点并校”大凉山样本调查》,报道大凉山的农村教育格局已被完全改变。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后,是否会走上恢复村小之路?我国农村的教育格局又该走向何方?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继续深度探访。
辍学之痛:“新的历史高峰期”
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张博老师发现,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荔堡镇共有18所小学,2000多名学生,“大约每年都会少50个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村小流向中心小学,大都是因为农村父母的要求。
这几年来,小规模的农村学校陆续消亡。今年秋天,荔堡镇一所村小的报名效果不理想,开学后家长看到学生太少,于是带自己的孩子转学,“顿时人走了个精光”。随后,这所学校就被撤掉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统计,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