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媒体报道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级工作会议初定9月召开,一个正部级管理机构或国务院层面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也在酝酿之中。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困局如何突破?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部门如何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记者:您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周德文:众所周知,原材料涨价、用工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其中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人才和技术的制约,实际上技术制约也是人才制约。近两年,作为全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地区,温州中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困局。一方面是蓝领工人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职业经理人等管理人才的缺乏。
记者:导致中小企业人才困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德文:今年温州地区用工缺口估计在60万左右,若从整个浙江省来看则更多。以往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主要发生在春节前后,而今年“荒势”似乎持续时间更久,估计温州40%中小企业在今年年底将处于半停工状态。
究其原因,一方面,人口红利逐渐势弱,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廉价劳动力时代即将结束;另一方面,随着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崛起,此前的劳务输出逐渐被当地企业截流,再加上新一代农民工对薪酬待遇、就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用工荒倒逼“加薪潮”。今年春节以来,温州中小企业给工人加薪已达到30%—35%,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人的需求,工人流失率依然很大,东部地区劳动力紧缺的状况将愈演愈烈。
此外,浙江几乎所有民营企业在初创期都是家族企业,随着第一代创业家的年龄增长,“富二代”是否能胜任接班人角色成为这些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后面临的共同问题。原来的创业元老兼做董事长、经理人,而未来的民营企业必须走向接班人和职业经理人相结合的管理道路。目前我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还不成熟,培养一批中高级企业管理人才也迫在眉睫。记者:那么,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用工荒”的人才困局呢?在您看来,教育部门应该做哪些工作来为中小企业培养好人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