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论教育评论主体的心理背景系统
2002-03-12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所长 教授 刘尧

字体大小:

  第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它体现在个体的态度、意志、情感等方面。“能力”则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人的认识能力主要表现在人的注意力、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能力是认识的前提,同时也是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提高的。

  第三,心理过程指个体在认识(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方面的独特之处。它是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动态过程,是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的表现。

  第四,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直接存在形式。个性心理特征不过是从个体不断变化的多种多样的心理状态中抽象出来的稳定的经常的基本的特征。同时,心理状态还是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环节。

  第五,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在认识方面包括: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在情感方面包括: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等;在意志行为方面包括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

  在教育评论中,个性心理特征使教育评论主体在感知教育文化、理解教育文化、解释教育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心理历程,具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情感体验。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遗传和后天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作为教育评论主体心理背景系统中一个子系统,制约着个体的评论,成为个体进行评论的先在条件。任何教育评论都是在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背景中进行的,因而都带有个性心理特征的印痕。

  子系统三:教育评论主体的知识系统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人类实践中产生和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人类教育知识体系是丰富多彩的,即包括人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即教育常识,也包括高层次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评论主体通过学习各种教育知识,获得了评论教育文化的能力。同时,教育评论主体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也使自身获得了认识教育文化、理解教育文化、评论教育文化的独特视界,独特方式和方法。如同在人类教育知识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对教育有不同的认识,具有不同教育知识结构的教育评论主体,会对同一教育评论客体作出不同的评论。不同的教育知识凝聚成不同的认识背景,这种背景直接左右着教育评论的向度和限度。不同的教育知识背景,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教育评论。对同一教育评论主体来说,当其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时,就会对同一教育评论客体作出不同的评论。由上述可见,教育评论主体的知识背景在教育评论过程中是如此的重要,在许多场合下,许多情势中,我们常因知识贫乏而感到无力评论客体的价值。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评论主体的知识系统在评论背景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子系统四:教育评论主体的教育规范意识

  教育评论主体的教育规范意识是一定教育文化的产物,是个体接受教育文化内化的产物,是个体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它既带有教育评论主体所处教育文化的共性,又带有教育评论主体独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个性,是教育评论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他个人对教育规范的基本观念,是个体所内化了的教育规范。这些基本观念就成为教育评论主体衡量教育文化,进行教育评论的基本尺度。教育文化是纷繁复杂的,个体对教育文化的理解和所形成的教育规范观念也是包罗万象的。

  子系统五:教育评论主体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

  教育价值观念是教育评论主体关于教育价值的根本观点。它是教育评论主体心理背景系统的核心。教育评论主体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的深层结构或曰其内核是教育评论主体关于教育意义的基本信念。教育价值观念体系中的这一深层内核,是以其最基本的公理为起点的。对于这一观念体系而言,这一公理是自明的,也是不可证明的。同时也是教育价值观念的持有者不加怀疑未感到需要证明的信仰。这一深层结构是较为稳定和较单一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的次一层次或曰它的中层结构是各种教育规范和准则。这些教育规范和准则构成了教育评论的基本取向、基本标准。教育价值观念体系的最外层,即教育价值观念的表层,是许许多多具体的教育评论标准。这些教育评论标准一方面受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内核和中层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教育评论情境的影响,有较大的境遇性、易变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 魔鬼之床与教育评论漫话
· 教育评论与教育评价的区别
· 关于教育评论的几个问题
· 教育评论情境论
· 倡导健康的教育评论
· 教育评论必须实话实说
· 教育评论如何实话实说
· 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启
· 教育评论情感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