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教育评论与教育评价的区别
2002-11-06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所长 教授 刘 尧

字体大小:

  教育评论学的提出和系统研究,让教育理论界内外的许多学者感到困惑不解。诸如:有了教育评价学,还有必要搞教育评论学吗?!这样的疑问成为人们认识、研究和发展教育评论学的障碍,不利于教育评论学研究和教育评论活动的大力开展。虽然教育评价(学)与教育评论(学)仅一字之差,但他们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教育评价(学)以教育为对象,研究各类教育目标与相应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学科 [①] ;而教育评论(学)是研究教育评论现象和教育评论活动规律的科学。或者说它是研究教育评论的历史、现状,教育评论现象的本质联系,教育评论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教育评论的原则、方法的科学,是与教育理论、教育史并列的一门教育学科 [②] 。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加以概括。

  一、学科基础和体系不同

  从学科基础看,教育评价学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和教育统计学基础上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而教育评论学则是建立在价值论和教育哲学基础上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从学科体系看,教育评价学的学科体系由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教育评价的程序;教育评价的方法;教育评价的组织与制度;教育评价心理与调控;教育评价的评价等构成 [③] ,是教育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教育评论学的学科体系则是由教育评论学总论(教育评论学概论、教育评论概论);教育评论本体论(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教育评论媒体);教育评论原理论(教育评论过程、教育评论原则、教育评论功能、教育评论标准、教育评论情境);教育评论实践论(教育评论形态、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文章);教育评论规范论(教育评论风格、教育评论情感、教育评论品格)等构成 [④] ,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领域,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教育学科。

  二、研究对象、范围和结果不同

  从研究对象上看,教育评价的对象是具体可控的实体,而教育评论的对象是抽象的、不可控的精神客体。从研究范围看,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或者说它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而教育评论则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领域,面对的是一切教育和教育的一切。从研究结果看,教育评价结果多用于改进教育工作;而教育评论结果多用于转变教育观念。大家知道,随着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和结果也可以说是一切教育和为了一切教育。教育评价由最初的课程评价、学力评价发展到智力评价、人的全面发展评价;从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发展到对学校全面工作评价;从对学校评价发展到对社会、政府以及教育生态环境的全方位评价;从对中小学教育评价发展到对一切教育类型的评价;从对教育硬件评价发展到对教育软件甚至办学思想的评价;等等。可以说,教育评价已经涉及到一切教育,其结果亦为一切教育所用。尽管如此,教育评价仍不能包揽教育的一切。它仅是对有明确责任主体的教育现象,或者教育的实然现象进行评价,而对责任主体模糊甚至无责任主体,或者教育的应然现象无能为力,这些领域则是教育评论施展的范围。当然从静态来说,它们有交叉甚至重合的范围,但其切入点和目标是不同的。这不是说教育评价与教育评论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们的关系有多种表现。比如:教育评价的结果可以成为教育评论的论据影响教育评论,而教育评论的结果可以作为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教育评价所依据的教育价值观,等等。

  三、活动目的、主体、组织和过程不同

  从活动目的和主体看,教育评价是为教育管理服务的管理活动,应管理之需求而评价,评价主体一般是管理者或受管理者委托的人员,而教育评论则是一种观念活动,应观念和精神之需求而评论,评论主体一般是(自由的)教育评论家。从活动的组织实施看,教育评价是由评价机构按严密的程序组织实施的群体活动,而教育评论则是由教育评论家实施的个体活动。从活动过程看,教育评价过程是程序化的、标准化的、缺一不可的,而教育评论过程则是灵活的、多样的,因情境而变化的。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对教育评价活动目的、主体、组织和过程的发展历程。教育评价由“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应答模式”→“对手模式”→……是从仅仅反映教育评价主体的“一元的”价值认识和目的,发展到充分反映与教育评价有关的各类人员“多元的”价值认识和目的。从教育评价组织的构成到教育评价的过程等多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评价与教育评论的差异。比如:教育评价要求处理好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评价组织内部领导、专家和实践人员的关系,权力机构与权威机构的关系等,而教育评论无需组织,其过程也是教育评论家个人的研究过程,其目的和结果并不直接作用于评论对象,而是通过改善认识转变观念而实现。

  四、评判标准、目标和方法不同

  从评判的标准看,教育评价有界定明晰的指标体系和精确严格的量化方法,而教育评论则无需也无法获得明确的评论标准即指标体系,更无需也无法进行量化。从目标定位上看,教育评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评价目标---教育评价标准,而教育评论则无具体的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无需将教育目标化为教育评论目标进而得出教育评论标准。从价值判断看,教育评价是侧重于客观性的事实判断,评价结论要求客观科学性,即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的结论要有可比性,同一评价对象不同评价结论要有一致性等,教育评价强调普遍性。而教育评论则是侧重于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对同一评论对象不同评论者可持不同的标准得出完全相异的结论,同一评论者对不同情境中的同一评论对象亦会有不同的评论等,教育评论强调情境性。教育评论更多的是对教育文化的反思和展望,它的对象主要是以教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为主的,以真善美作为评论标准的观念活动。

  五、教育评论学科群及其关系

  教育评论学学科群包括教育测验学(考试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估学、教育评价学(教育督导学)、教育评论学,它们之间有区别,但从对教育现象进行是非、好坏判断这方面讲,它们构成了一个学科群落。它们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教育测验、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估、教育评价(督导)、教育评论,对于各门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从价值论和医学的角度看看这些概念的区别 [⑤] 。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评论情境论
· 教育评论媒体论
· 论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家
· 教育评论情感论
·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 魔鬼之床与教育评论漫话
· 关于教育评论的几个问题
· 倡导健康的教育评论
· 教育评论十戒
· 教育评论必须实话实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