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中国教改可从改革教材和考试内容入手
2010-08-30    黄林波

字体大小:

  新学期伊始,重庆市高中新课改启动,课本(尤其是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性质的学科)大变脸,语文增加了优秀新闻作品和世界著名经典演讲词,记录香港回归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和马丁·路德的《我有一个梦想》等被编入新教材。

  我国教育改革吵吵闹闹了几年,除了对“应试教育”口诛笔伐一通外,似乎没理出什么头绪。近年不顾国情生搬硬套美国教育的教改,结果是学了人家的表皮却没学到人家的精髓,反而把自己的一些宝贵传统弄丢了。依笔者愚见,中国教改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具体的切入点,重庆市的做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似乎在推广教学方法上下足了功夫,“赞赏教育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各种模式闪亮登场。此举实际上违背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教育理念,束缚了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客观上是在帮倒忙。

  其实,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们如果转换一下工作重心,把精力放在改革教材和考试内容上,倒说不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社会需要崇尚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树立健全人格,如何增强协作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和考试内容来加以引导和体现的。

  “应试教育”现在好像成了素质教育的死对头。其实,“考试”本身没有错,中国教育弊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考试内容”长期偏离素质教育和实际应用造成的。

  比如英语试题,为了实现试题的“标准化”,竟把一门用来交际的鲜活语言变成了做选择题的竞赛,语法问题成了考试的重头戏。受试题“指挥棒”的影响,教师的一堂英语课差不多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在讲语法,这边加 ing,那边加ed,say和speak有什么区别……搞的学生一脸茫然,索然无味。可事实上,英美国家的小孩子五六岁英语就很地道了,他们却是对语法规则一无所知的。如果我们能改革英语试题,把熟练掌握运用句子作为考试核心,不仅教师的英语课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我们现在不少科目的考试和习题往往既偏又怪 ,似乎不偏不怪就不足以体现出题者的水平,不少小学生习题搞得连大学生也摸不着头脑 ,还常常拟定了所谓的“标准答案”。

  网络上看过一则小学生答题的故事,有这么一道题:朱自清先生有篇著名散文《匆匆》,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学生回答: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个好大的“×”。因为标准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真是让人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吗?如此“试题”如此“标准答案”岂不是扼杀学生思维?

  一方面源头上与时俱进改革教材内容入口关,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考试内容来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把好“头”和“尾”,在教法方面让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教改也许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重庆市已在教材改革上带了头,难道我们还要观望吗?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教改紧张“按图施工” 落实是今年关键词
· 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中国教改进入“深水区”
· 中国教改寻求破解“钱学森之问”
· 聚焦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改革三大看点
· 教材频繁变脸 思考基础教育如何因材施教
· 教育观察:进补传统文化大中小学生“药方”不同
· 河北涿鹿教科局长教改3年辞职 家长指责考试少
· 湖南打破教师"铁饭碗" 师范生也得参加"国考"
· 教改先锋:“广东大学计算机教学联盟”成立
· 四川大学教改方案:及格线动态调整 末位学生淘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