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7所高校的校长、学生处处长和117名获“联想”奖学金的优秀学子聚会联想集团,讨论毕业生如何完成“院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大家的结论是:“人材”转向“人才”,必须由“I”字型转向“T”字型。“我毕业后不想当总裁,只想当一名科学家,可为什么社会要求我们会交际、会沟通、会管理、当万金油?”“为什么分数最高的,学校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在企业里往往碌碌无为?”
……
学生的问题抛向在座的企业老总和名校校长。
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再兴说,企业与高校的联系越来越多,两者应建立更多更通畅的渠道加强交流。
华点通老总郭阳道是国内较有名气的“培训师”,已带出11位职业经理人。他把人才分成三等:人材、人才、人财。呈金字塔状,塔座的大学毕业生就是可雕之材,称为人材,而要成为职业化的人才和能带来财源的“人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在座的专家都认为,学校与企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环境。在学校,考试有严格的监考,以防抄袭。而企业鼓励成果共享,不主张单打独斗,重复走别人走过的路。在学校,学生很感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好恶学习;而在企业,要根据企业量身定做的“培训课程”学习,由不得你个人喜好。
联想人力资源部经理鲁灵敏说,要完成“院校人”向“企业人”的转换必须经历6个转换:个人导向转向团队导向;情感导向转向职业导向;成长导向转向绩效导向;思维导向转向操作导向;个人资源转向组织资源;兴趣导向转向责任导向。
清华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唐杰说,以前学校培养人,就像生产流水线出来的产品,模板化了。如今的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第二课堂,发挥人的潜质和创新。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等竞赛,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鲁灵敏说,在高校里,大家是“I”字型人才,认为一个科研人员,只需纵向深入就可以了,其实信息时代里,企业更需要“T”字型人才,横向纵向都得发展,而且还要比在两个方向上谁走得更远。
走出会场时,一些学生告诉记者,这样的会如果在进大学时开就好了,企业、高校、学生三方“零距离”对话太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