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届MPA招考工作已经进入尾声,综观MPA招生的整个过程,不免留下些许遗憾。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陈清泰院长曾经说过:“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公共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社会运转的效率和社会发展的程度。”未来公共管理事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但在培养未来公共管理事业人才的首届MPA招考中,我们却没能看到相应理念的传播和实践,相反一些做法却有悖于公正、公平、公开的理念,引来了诸多质疑。
在一些该公平的地方不公平。比如此次严格执行的公务员非公务员4:1的录取比例。作为一种面向全国招生的学位教育,本应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把优秀的、立志于公共管理事业的人才招进来。而在4:1的保护伞下,MPA教育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公务员队伍的一种犒赏或攀比行为。
而在一些不该“一刀切”的地方却出人意料的“公平”。就比如全国首批24所招收MPA的院校,录取名额统一为每校100人。显然,各校的办学水平不可能如此统一,最后的结果是全国的录取线划在了240分,而报考清华的298分的非公务员考生根本就没拿到面试资格、282分的外地公务员考生最终也被淘汰。MPA作为一种在职职业教育,收取相当的学费,应该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没想到却在第一次录取中就制造了一批高分无学可上的学生。
透过未来的MPA们,我们或许可以管窥中国未来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对大部分来自政府的公务员,传统职业思维定式是否能和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相融合,有赖于教育机构的努力,这些未来的MPA们能否成为中国公共管理事业的新生力量,人们将拭目以待。希望我们的教育机构不仅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更是这些理念的实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