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在本市部分高校采访时发现,一些毕业生听说“未落实工作单位,户口可保留在原校两年”的政策出台后,纷纷放弃与意向单位签约,而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也不再着急,他们觉得两年后将会有更好的机会出现。对此,有关老师提醒学生,盲目放弃就业机会,拖延就业时间,反而会增加就业风险。
复旦大学的黄同学本来已与一家公司达成意向,但因公司不大而犹豫不决,考虑到毕业前找不到工作,户口和档案要被打回河北老家,又不得不签。而恰恰在签约之前一天,他偶然听到了这么一条新政策,便立即取消了签约。据了解,像这样的情况在不少高校都普遍存在,新的就业政策出台后,毕业生们不约而同向小公司说“拜拜”,准备另谋高就。
此外,对工作期望值过高的同学也开始放慢了求职步伐。日前,由复旦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持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仍然只盯着大单位、好地区,对收入要求偏高,超过33%的学生要求初始月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新政策的出台让他们都觉得可以安心等待。一名通信专业的韩同学对记者说,IT行业目前正是低潮期,他觉得两年内行情一定会发生变化,当该行当月薪达到6000元时再觅工作也不迟。
交大就业办的有关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新政策提出毕业生档案可以留校两年,但学生应意识到,未来5年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如果学生盲目放弃就业机会,等明年毕业生人数再次增加,就业将更困难,所以提醒毕业生不要轻易放弃就业机会,不妨先就业、后择业。华东理工大学毕分办的钱老师则认为,企业招大学生都有时间上的限制,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所需的“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