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分文理科开始,到通过高考步入大学,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好像被领进了一个个小胡同里,分专业进行培养。高考一锤定音,转专业说来不易,即使对现在的专业感到索然无味,对其他专业情有独钟,但真正转专业的每年又有几个呢?
今年9月初,复旦大学244名2001级学生的新学期报道不同以往,他们拿着学生证和学籍卡到新院系去注册,加入了新的学习团队中。 “我选择我爱的,我爱我选择的。”这就是他们对自己专业选择的自由和自主。
■当我用手电筒照到自己的名字时甭提多高兴了
和很多参加过高考的人一样,2001年高考时,由于没发挥好,徐昕没有如愿以偿地考进复旦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她很有可能就和以往有相似经历的人一样,在力学系度过本科四年。但今年五一前夕学校出台的转专业新规定,一下子把她大学学习的轨道改变了。
徐昕 复旦大学2001级本科生,由力学系转入国际贸易专业
刚听说这个消息,我就和几个同学手拉手兴奋地到教务处去看单子,了解各专业预计接收多少转专业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厚爱,加之这个热门专业不错的就业前景,我想,这不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吗?试试看吧!于是就复习了英语和高等数学,为5月31日的转专业笔试全力准备。考核是很严格的,笔试通过了还要过面试一关,而这一关是十多名老师共同主持的。
后来一听说初审的名单公布出来了,我拿着手电筒就往第二教学楼跑。那时候已经很晚了,教学楼的灯都关了。当我看到光亮照到我的名字时,甭提多高兴了!8月份暑假回家,我开始补习和预习新专业的课程。新学期,我的课程表上除了星期二看上去有些空白以外,都写满了,我还要去补听2002级3个课时的“政治经济学”。 虽然我觉得很累,但我喜欢,就能承受得了。
■我更喜欢趴在桌子上埋头演算的感觉
也有人从文科转向了理科,韩佳静就是。看上去精干利落的她,在感受了一年的大学学习后,非常清楚了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她原来学文科的热门专业——广告学,现在在安心地攻读在众多人眼中属于冷门学科的物理学。在报转物理学专业的15个学生中,她是两个文科生中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生。
韩佳静 复旦大学2001级本科生,由广告学专业转入物理学专业
当初报考时,我对大学不了解,就是按照分数的高低来排专业,结果上了广告学。一年学习下来,我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我更喜欢趴在桌子上埋头演算的感觉,喜欢在实验室动手做实验。
我原先压根没想过转系,但后来听说了新政策,顿时萌生了这个念头。我找来《大学物理》教材,接连复习两个星期,甚至第一次去了通宵教室。笔试那天,当我抽出考题后,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题目特别简单,我觉得高中会考水平就应付得了。
在之后的面试中,老师们问了我为什么改学物理,对文史哲有什么看法等问题,我都一一通过了。8月份,我又补习了高等数学。
■转专业新规则给了学生重新选择的机会
2002年3月17日,复旦大学教务处公布了“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和“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有关转专业的规定”。认定2001级学生中,通过原专业第一学年全部课程考核,且成绩平均绩点达到2.5(百分制的70分左右)以上的,可以申请转专业。各院系将本单位各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不少于10%比例的人数,作为接收名额。细则还详细说明了转专业的程序和步骤,并要求各院系专门排出时间接待学生咨询,同时公布审核规则。转专业的所有工作必须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进行,严防“暗箱操作”,院系必须解释接收和不接收学生的原因。此后,教务处把审核的名单在学校的6个教学楼橱窗里公示,同时在教务处网页上发布。
郑方贤 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今年全校48个专业提出了接收名额,共有400多人报名,其中244名学生成功地进行了专业再选择,他们中既有理转文的,也有文转理的。现在,这些学生已经在新的院系成功注册,有关课程设置、学分等问题也已妥善解决。
高三的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那就是认为高分当然要进重点学校的热门专业了。在高考咨询时,他们也往往只盯着专业的录取分数,至于专业学习兴趣,则常常让位于父母的意愿、工作的前途和社会形成的看法。当进了大学后,一些人难免有遗憾留在心里。转专业新规则的出台就是给了这些学生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促进其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不分专业
王生洪 复旦大学校长
转系是我们改革的一个步骤。复旦大学致力于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的初衷是想建立一个复旦本科生教育的新体系,也就是完全的学分制。另外,就是宽口径的教育,“宽口径、厚基础、求能力、重创新”,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出发点。
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不分专业,建立一个文理学院,两年后再选择专业。而且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程,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课程,说不定你会发现新的有兴趣的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如耶鲁、牛津、剑桥都是这么做的。等到我们的新校区建成,各方面俱备了,我们也准备这样做。但这需要一个推进的过程,我们不能等时机完全成熟才开始行动,能够做的,我们先一步步做起来,比如转专业。从这次的结果来看,我们非常满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孙莱祥 复旦大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以前说起转专业,好像就是指那些因为身体条件不适而转专业的特殊情况。究其原因,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次序和高考的公平性。几年下来,提出转系的人寥寥可数。
这次既没有出现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的场面,也没有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的尴尬状况。大学生自主进行专业选择是有理性的。一年的本科专业学习使大学生们对各专业有了深层的切身了解,明白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到底是什么,从而根据自身情况把握住机会,而不是盲目行动。
熊庆年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
高校过僵过死的专业培养模式使一批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人变成了痛苦的“边缘人”。他们发现自己另有所爱,但苦于无法转专业,只好将就。教育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学生培养模式的变化。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复旦大学转专业新规定的出台是顺时顺势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