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二○○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六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最近,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内一流大学的校长指出,“高水平大学就是要继续精英教育”。那么,大众化与精英教育是一对矛盾的命题吗?拔尖人才培养与精英教育是同一个概念吗?现在的精英教育与过去的精英教育一样吗?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
精英教育:在全面素质基础上培育创新
记者:您是上世纪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为数不多进入院士行列的优秀中年学者。您觉得那时的精英教育和现在的精英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胡海岩:文革后百废待兴,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和青年人自身成才的渴望使得那时的大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这种精英教育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主要培养任务,提倡自我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的精英教育有其新的内涵,特别重视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基础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现在的精英教育强调教育的多元化。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就真实地反映出,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应该积极克服过去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在大学育人中强化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两个要素。
现在的精英教育赋予人才观新的内涵,创新是现代精英教育的灵魂。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宽厚的学术基础,二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北京理工大学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自2009年起,学校在安全工程、信息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开始招收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学生,努力使学生达到“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实践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记者:北理工的校训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请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一校训的深意。
胡海岩:今年8月26日,学校党委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是建校70年来我校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