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管理体制 > 综合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纪实
2002-02-20    记者 储召生

字体大小:

大学不能只有大师

  和北大、清华如诗如画般的校园相比,人大真是太寒碜了。校园建设上的时断时续和规划上的不尽合理,曾经使这所全国著名的大学显得拥挤不堪——  

  如果你近日再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你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和一年前相比,如今的人大校园变化真是太大了!从2000年10月,人大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要抓好“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两个规划和建设”,到2001年2月,一场以校园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建设攻坚战正式打响,如今人大的校园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境整治势在必行

  说起名师名家、学术研究、讲座报告、学生活动等,人大人可以自豪地与国内任何高校“较量”,但如果谈起校园建设的硬件环境,人大人只能是暗自叹气。没去过位于中关村的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可能不会相信,一年前这所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不仅没有像北大、清华那样如诗如画般的校园,校内连几个像样的雕塑都找不到。连接学校东、西门的校园主路——春华路,时宽时窄,坑坑洼洼,被学生们戏称为“断肠路”。座位不到800个的“八百人大”竟是人大最大的礼堂,内部设施也很落后,让一些到校演讲的社会名流很是惊讶。一些破旧的平房、危房也仍在作为教学用房使用。

  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人大校园的西区进驻了空军营建大队、二炮、北京造纸六厂等多家单位,还形成了一个远近有名的便民集贸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人员日益复杂、私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外来人员混居其中”,对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影响极大。一位大一新生曾告诉记者,“高中同学让我寄几张人大的照片给他,我挑了半天,就是找不着一张好看的。连我的同学都不相信,这就是堂堂的人大。”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

  应该说,拆除校内的危楼旧房、整治校园环境,一直是人大各届领导班子的梦想。但由于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不仅牵涉到部队与地方、学校和外单位的关系,还要花费许多资金,这项工作也就只好一拖再拖。人大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校园建设即被列为学校的两大重要任务之一。

  校园环境整治的第一步是取缔校内凌乱的小商点。这些分布在教学楼、宿舍楼和家属区的几十个小商点,有的是学校有关部门开的,有的是教工个人开的,取缔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学校还是坚决取缔了。随后,影响到校容的校医院旁的矮墙、学生活动中心前的公共厕所、物资处的家具库、基建处的水泥仓库、西门附近的便民集贸市场等也相继被拆除。

  最困难的要算拆除三处、四处、六处和北五楼等危旧房。所谓的“处”,其实就是成片的几排平房,每一片称为一“处”。而北五楼,也就是五栋简易的楼房。这里居住的人员情况十分复杂,既有校内的正式住户,也有外单位人员,还有一些承租户,其中许多是“文革”停办期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扯皮扯了几十年也扯不清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历届领导最头痛的“硬骨头”。针对这些情况,人大有关部门精心研究了各种应对方案,既要照顾到这些拆迁户的利益,又要避免学校宝贵的拆迁资金流失。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避免一些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秩序稳定的事件发生。为做好拆迁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拆迁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仅北楼临街那家红火一时的“静宜包子铺”的拆迁,校产处负责人就先后跑了6次,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而对于二炮原住户的拆迁问题,校长纪宝成和书记程天权亲自给二炮负责同志写信,二炮有关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双方相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1年2月到2001年8月,人大校园整治中最艰巨的危旧房屋拆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共拆除危旧房屋建筑两万多平方米,搬迁住户130余户。人大职工高兴地说:“过去拆一个栏杆都困难,今年一下子拆了这么多房子,却没有一个人闹事,真不容易!”

  必须要有人文氛围

  拆迁是为了重建。在重建人大校园的过程中,人大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和缜密的思路,其目的是要勾画出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营造出一个充满浓郁人文氛围的新校园。为此,他们请来了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教授,重新对校园进行了规划;邀请了园林专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他们还充分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调动大家重建校园的积极性。

  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著名高校,人大这一次更加注重营造其独特的人文氛围。2001年9月10日,人大老校长吴玉章“和学生们在一起”的大型塑像,出现在行政楼前苍松翠竹之中。9天之后,由香港礼教学院院长捐赠的一座高3.3米、重约1吨的孔子像又在新图书馆南坪落成。而在过去便民市场的原址上,一座寓意深刻、文化气息浓郁的“百家园”目前已初具规模。过去近两万多平方米危旧楼房所在之处,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人大在此新建了汇贤园、宜园、凝园、雅园等绿地。对此,一位大三的学生不无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们不会忘记小饭馆、便民市场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但我们更喜欢一个有着宁静和肃穆,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人大的未来不是梦!”

  让高校教职工从校园“走出去”,让高校后勤“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大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新思路——

逼出来的新思路

  位于寸土寸金的中关村,人大的发展自然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在人大命名组建50周年纪念大会上,李鹏委员长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对人大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很难拥有校办企业的经费支持。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确实需要一个有别于北大、清华的全新的思路。

  “一流校园”的新阐释

  建设一流大学,不仅需要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同样不可或缺。对于人大而言,其校园面积不到北大的1/3、清华的1/4,加上校园建设的断断续续和规划的不尽合理,使原本就不大的校园显得更加拥挤。而人大所处的位置,又使其向外扩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些人便据此认为,如此先天不足的校园,还谈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人大的校领导可不这样认为。他们相信,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在于校园的大小,而在于其规划建设是否合理,是否与学校的教育协调促进;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土地资源,完全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占地只有300亩,但并没有影响它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大对校园建设重新进行了规划,用校长纪宝成的话说,就是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科研”。

  “走出去”的房改政策

  教学区与家属区的土地之争,一直是我国高校基础建设的一大难题。由于历史欠账严重,人大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教师住房十分困难,据2001年4月统计,全校无房职工935人,住房未达标职工2200人,其中109名副教授、副处级以上干部住在筒子楼或一居室里,98名教授和3名校级干部住在旧式两居室中;另一方面,学校的发展空间已十分狭小,全然没有在校内建设宿舍楼的可能。

  “既然人大地少人多,何必像挤牙膏似的苦苦挤土地呢?走出去!”为了彻底改变人大“四多”的状况,把最大的空间让给教学、让给学生,人大制定了一项“走出去”的房改政策,鼓励住在校内的教职工到校外去买房。该政策规定,今后校内将不再增加新的产权用户,不搞面积达标。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到校外去,可以把原先的房子卖给学校,可以置换,也可以退给学校,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此外,学校还在远大路居住区以最低价格统一订购了10万平米的住宅,供教师选择购买。事实表明,这项政策得到了大多数教职工的拥护。据介绍,到今年5月份,将有500户教职工搬到校外,预计还将有800户到1000户要迁出,拆迁200多户。腾退出来的房子,将用于学校扩大招生等教学需要。

  “削权”后的高校后勤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相似,过去人大后勤部门共有7个处级建制单位(不含校医院),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办公用房,而且像物资处的旧家具库、基建处的水泥仓库等,占用了学校的宝贵土地不说,也影响了学校的校容。在这次校园环境整治中,能顺利地拆除旧家具库等旧平房也得益于学校的后勤改革。对此,人大人解释说:“高校后勤改革的途径之一就是开放校内市场,引入竞争。高校后勤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人大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学校绿化队的花房需要拆迁,经费测算和选址都成了问题,最后校领导决定,拆了绿化队,到校外请人搞绿化。没想到,其结果却是大大降低了所需费用。有人对此不理解,说堂堂的人大,连养花都要请人,太没面子了。校领导却很坦然,“从外面引进名教授来讲课,人大觉得很光荣;请人来养花,怎么就没面子了呢?”

  在原来“小机关、大实体”的基础上,2001年3月,人大组建了后勤集团,按企业化管理方式运作,在经营上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人大副校长马俊杰告诉记者,在旧的体制下,后勤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具有很大的“权力”,这个“权力”不仅使后勤能够决定谁能够享受后勤服务,而且造成后勤掌握了大量的学校资源。这就使后勤有很多机会使这些资源为后勤自己服务,而“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句口号而被搁置一旁。马俊杰说,高校办后勤的目的,就在于让它掌握最少的资源,提供最大的服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对北京大学校园规划问题的思考
· 对我国高等院校设置合理布局的几点建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