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
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郭峰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关切。2010年7月,我国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我国大学推进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策略。
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全面了解、深刻认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明晰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目标,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观。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认同各国不同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够培养学生学会融入全球社会,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会关注和处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而养成国际使命感与责任感。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可以有效地扩宽大学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国内外大学加强合作办学等形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利用。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全面、细致地了解世界各国文化,通过双方之间的思想表达、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行为互动,发展文化移情,培养跨文化认同,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跨文化冲突的风险,求同存异,积极发展双方的文化认同感,产生文化协同效应,从而铸就大学文化的多元发展。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彰显大学的办学特色,提升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扭转来自发达国家大学抢占生源市场的单一局面,实现生源的合理流动。
然而,由于受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以及大学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传统、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制约着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比如,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相对淡薄,人才培养目标多局限于为本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国际问题的参与意识较差;课程内容缺乏国际理解教育的元素;大学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欠缺,大部分教师缺乏跨国体验,国际视野相对狭窄,国际理解能力不足,外语运用能力差;大学校园文化单一,与国际理解教育所倡导的多元文化观念相背离。面对现实,深度剖析当今我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存问题,构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策略,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