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真的要把我放弃了吗
蒋子涵显得很疲惫。见到我,她开门见山,“丽珊老师,我从小就争强好胜,但现在真的力不从心了,是我主动要求父母过来心理咨询的。”
蒋子涵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过去。高一时,无论是学习、人际交往还是情绪管理,她都游刃有余。那个时候她总是盼着考试,老师讲评试卷时也总是表扬她的出色发挥。她的成绩在年级600人中一直稳定在前60名,如果保持这个名次,考上名校是水到渠成的事。
自打高二准备出国考试之后,她的成绩逐渐下降,高二时跌到了年级400多名。父母给她打气,如果申请到国外的好大学,她就不用参加高考了。就算她还希望参加高考,凭借高一的基础,高三努力一下也完全可以追上来。
事实上,蒋子涵每天上课都特别紧张,生怕漏掉老师的任何一句话,拼命地记笔记,一节课下来累得颈椎疼痛难忍。每次考试,哪怕是随堂考,她都特别紧张,越紧张,成绩就越不如意。
刚升入高三,考得不好,老师还会找她谈话。现在她已经掉到520名了,老师却对她不闻不问。她希望老师狠狠地批评她一顿,那样她就可以大哭一场,说出真相,非常遗憾,老师不再找她谈话了。
“你父母说你已经收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如果高考失利,是不是也可以去美国读大学呢?”我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按照常理,蒋子涵完全没有必要给自己这么大压力。
蒋子涵的表情非常复杂,“我父母总是挑有面子的事情说,我申请到的大学很不入流,如果申请到好的大学我才不着急呢。”
蒋子涵说自己刚进高中时心如止水地学习,尽管同学中也有“出国党”,但她始终没有把出国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毕竟父母只是普通的公务员,根本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近几年,周围的人纷纷送孩子出国,父母坐不住了,轮番鼓动蒋子涵一定要出国留学,不能输给人家的孩子。
蒋子涵觉得不靠谱儿,她准备给自己留条后路。关于出国,她一直守口如瓶,因为她发现,一旦老师得知某个学生要出国,基本就不再过问了,她不希望被老师放弃。托福、SAT考试都是偷偷进行的,如果考试时间和上课时间冲突,她就谎称自己生病了。直到现在,学校里没一个人知道她已经被国外的大学录取了。尽管如此,因为成绩不好,老师还是对她不闻不问了。
学生对老师的“管”与“不管”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解读。日常找我做心理咨询的学生中,非毕业班的学生往往因为老师过于“管”自己而愤愤不平,“凭什么大家都不努力,老师单单批评我呀?”而进入毕业班之后,学生会因为老师“不管”自己而失落。“为什么老师放弃我呢?有的同学成绩比我还差呢,这不明摆着偏向吗?”
毕业班阶段,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感受。蒋子涵属于自我觉察能力很强的学生,她对自己出国的事守口如瓶,就是担心老师因此而“不管”自己了,可是因为成绩始终不理想,还是让老师产生了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