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已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也由被动转为主动,进入了制度化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轨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依法收费和交费已成为全市各中小学校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自觉行动。乱收费现象大为减少,教育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维护。取得这样显著的成绩,乌鲁木齐市又是如何做的呢?
加强弱校建设 解决择校难题
在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过程中,乌鲁木齐市发现,由“择校生”问题引发的乱收费现象,在各中小学乱收费行为中尤为突出。由于学校布局不尽合理,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在客观上存在差异,加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重点高中和较好的中小学学习,从而形成了新的“择校生”群体。对此,乌鲁木齐市教委始终把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问题作为治理乱收费的一项重点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乌鲁木齐市从1996年至今,在连续5年的时间里,市政府和市教委通过投入5.6亿元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了校舍改建、设备更新、加强领导班子、补充骨干教师等各方面的建设工作,改变了这些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缩短了校际之间的差距,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学升初中的招生办法改革,取消了重点初中和升初中考试,小学毕业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片区统分直接升入初中。同时,还对全市中学生进行了学籍统一编号,严格控制学生流动、流失。该市还积极进行高中招生改革,今年对公办高中招生计划外的学生严格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规定,招生前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公布高中录取分数线、最低招生录取线、各学校计划内招生数等,所有公办高中学校一律按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和计划招生,规范了招生行为。
严格资金监管 成立会计中心
在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过程中,乌鲁木齐市发现,现行学校各项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存在的漏洞,是导致乱收费现象滋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市教委依靠改革,从源头上加强了对收费工作中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的治理。
一是在资金监管上,根据上级要求和政策规定,在市教委所属学校全部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实现了对财政支出的全程监控,严禁设立账外账,坚决取消“小金库”。二是成立会计管理中心,对系统的委派会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三是在市属学校实施了校务公开制度,各学校通过公开栏、通知书、家长信、收费登记本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公开收费项目、标准,从而增强了收费工作的透明度。
健全收费制度 强化社会监督
在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过程中,乌鲁木齐市教委把健全收费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在收费工作中,该市实施了四项制度:一是收费制度。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年都要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按照收费许可证所列项目和标准实行亮证收费,防止收费违规现象的发生。二是凭卡收费制度。要求每个中小学生都要有收费登记卡。三是统一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制度,目录外未经审查批准的各种书籍、资料一律不准作为教材和教辅用书进入中小学课堂。四是统一收费与管理制度。要求各学校收费一律由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使用财政部门统一规定使用的票据,所有收费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班主任或其他非财会人员一律不准自行收费。
在收费程序上,该市实施了“六个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收费形式、统一收费票据、统一收费管理和“六步操作规程”,即一登记、两签字、三通报。
加强社会监督是做好治理乱收费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该市将中小学校的收费行为严格置于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之下,一是每年聘请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为市教育系统的行风评议员。二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行风评议员、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作用。三是加大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
狠抓师德教育 提高认识水平
要使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关键是要解决好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为此,乌鲁木齐市教委把专项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师德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口号,杜绝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的发生。为加强师德教育,市教委还通过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