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是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县份之一。近年来,随着朝鲜族人口大量外流,致使朝鲜族学校生源急剧减少,教育规模不断萎缩,教育质量日益下降,朝鲜族教育面临严峻的困难。面对处在困境中的朝鲜族教育,舒兰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和宏观管理力度,努力探索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
从调整民族教育布局入手,提高规模效益。该市1995年之前有20多所民族学校。由于民族教育过于分散,规模小,教师数量缺且素质低,办学条件差,严重影响民族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失去了对民族群众的吸引力,学生纷纷流向汉族学校。该市教育局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族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地对民族教育布局进行全面调整,撤并10多所村校,通过办寄宿制学校和购买学生班车,实行集中办学,优化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规模和教育质量,做到了家长、学生、教师“三个满意”。
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市政府每年都下发文件,强调民族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乡镇把朝鲜族村的教育费附加直接交给所在乡镇的朝鲜族学校,保证民族教育的办学经费按时发放,有效地避免了民族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在市政府的带动下,各乡镇政府主动为朝鲜族学校排忧解难,从1995年以来,市、乡两级政府为改善基层朝鲜族学校办学条件累计投入320万元。1999年,由政府投资400万元,为市朝鲜族实验小学建起了4070平方米的教学楼,还为学校增设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画室、舞蹈室和多媒体实验室,平安镇政府为镇朝鲜族中心小学装备了多媒体语音室。目前,该市2所朝鲜族中学和大部分朝鲜族小学都具有“新三室”,并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使民族教育恢复了生机,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
以“‘双语’能力同时发展”为突破口,加大对民族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从1999年开始,舒兰市在全市朝鲜族中小学进行“朝鲜族学生‘双语’能力同时发展”的教改实验,加强汉语课教学,大胆采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中小学每周设2-3课时的现代信息技术课,3-4课时的英语课,中学同时开设第二外语(日语),学前班开设汉语口语课。这项实验成效显著,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也得到省市领导和各界人士的肯定。
民族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减轻家长的负担。布局调整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住宿或乘车通校。朝鲜族学校对住宿生给伙食补助,对通校生免除车费,为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朝鲜族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为住宿生创造了家庭一般的清洁、舒适的食宿环境,配备专人精心管理,使住宿生得到父母般的关爱,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从而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赖。
舒兰市的民族教育给了人们以启示: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勇于抓住机遇,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增强了民族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民族教育摆脱困境开辟了新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